作者:腫瘤科 張瑤 易丹

曆書中說:“鬥指西北維爲立冬。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則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爲冬季的開始。其實,我國幅員遼闊,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

立冬是進入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着冬季的真正來臨。中醫學認爲,立冬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的時節,此時的養生保健尤其重要。常言道:“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冬天是天寒地凍、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會隨着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爲根本。在這段時間裏,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如何養生?

首先,在精神調養上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避免煩擾,以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不要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其次,衣着不要過少過薄也不要過多過厚,這是因爲衣着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即易引起感冒、消耗陽氣,而衣着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易使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中醫認爲:“寒爲陰邪,常傷陽氣”,人體中的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和溫暖,失去它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也會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立冬後陽氣潛藏,陰氣盛極,氣溫將漸漸下降,家裏一般都會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人們在這個空間裏呼吸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缺少氧氣,人體會出現頭暈,胸悶的問題,所以要多通風。應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開窗通風2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研究表明,每換氣一次,可除去室內空氣中60%的有害氣體。

飲食調養方面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應遵循少食生冷的原則,但也不宜過食燥熱之物,可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如牛羊肉、烏雞、鯽魚、豆漿、牛奶,同時也要多喫新鮮蔬菜,如多喫蘿蔔、青菜等,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另外建議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最適宜。

END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