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9月15日—16日,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在中国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来自全球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传统文化与轴心时代”的论坛主题,探索如何突破时代危机、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期间,专家学者们纷纷挥毫泼墨,借物抒情。现选录专家学者们的书法作品以及其在论坛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罗炽教授在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罗炽,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其向论坛提交的论文是《论葛洪的生命价值观》。

《稚川移居图》,元代著名画家王蒙所作,表现的是东晋著名中医药学家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故事。

人生的终极价值追求,是对社会必然性解脱之后所获得的自由。只有获得了自由,才能享受精神的愉悦,也即是幸福。而最大的精神愉悦,莫过于生命道德化的实现。没有道德的生命,是行尸走肉,对于社会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所以不得长生;没有道德的生命,既得不到自由,也无幸福可言。所以道德、自由、幸福是三位一体的一种人生境界,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

罗炽教授现场题词

生命是阴阳之气的聚合,是通过形与神的有机和合表现出来的,故只需炼气养神,双修性命,便可长生。生命既可以转化,也无须有形敝之虞。金石既可以毕天不朽,形体也可以服金丹以固。“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句铭语给予人们追求生命不死的理想以充分的自信,是对宿命论的有力批判。

罗炽教授题词

儒家以经世为人生的目标,以天下归仁为己任,故而重视生命的道德质量。孟子在孔子“为仁由己”“人能弘道”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做“大丈夫”的人生价值观。其“大丈夫”的标准是居“仁”、立“礼”、行“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关联阅读:

论葛洪的生命价值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