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張天雲出生在湖北的一戶貧苦人家之中,因爲家境非常貧苦基本連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再加上他8歲時父親就去世,所以自小就幫人放牛維持生計。他在15歲的時候就投身革命,並且被選舉爲當時的蘇維埃委員,第二年就參加了紅軍,並且加入了我黨,成爲了一名正式的黨員。
他1931年年僅19歲的他就跟隨部隊長征,並且擔任班長,隨着他在長征時期的卓越表現就一直當到了團政委。抗戰初期他就參加了當時著名的大戰“平型關戰役”但是他這個人有兩個嗜好,不喜歡說太多的話,但喜歡打別人打不下來的硬戰。
在抗戰末期,張天雲已經擔任了團長的職位。當時的師長就將一個據點的戰役交給了張天雲,雖然是一個據點但是作爲交通要道,在那個據點駐守着大量僞軍和火力的防護,僅僅城牆就有6米多高2米厚,可以說易守難攻。這次師長可算是找對了人,對於張天雲來說就喜歡這樣的戰役。
他欣然的接受了命令並且保證一定會拿下來這次戰役,他在打據點之前就對全體士兵們做了一次思想動員。
他說:“師首長把這麼艱鉅的任務交給我們團,是對我們最大的信任。我們要用最大的勝利向蘇北人民獻上一份厚禮!”
隨後就佈置戰役模式,正式打起來之後由於敵人的活力非常猛烈進攻受到了阻礙。而且敵人的增援部隊已經與我軍一營打起來了,這讓黃天雲非常的着急。於是就親自帶上來四十餘人,跑到敵人的中心位置,正好與主攻部隊上下合圍很快將敵人的炮樓奪了下來。
第二天勝利的消息傳到了當時新四軍的總部,作爲軍長的陳毅軍長就非常高興的大誇張天雲。
他說:“這個張天雲雖然不善言辭,可打仗都是頂呱呱的喲!”
這也是在部隊傳開了張天雲雖然不喜歡多說話但就喜歡打硬仗,解放戰爭時期張天雲擔任軍長並且打了好幾場決定性的戰役,可以說戰功卓越。建國之後就被任命爲中將軍銜,後又參加了朝鮮戰爭。爲我國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是我黨和我軍最優秀的戰士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