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領取古箏資料

  點擊下方藍字進入領取

  免費領取《涼涼》D調版曲譜+伴奏

  作爲中國傳統彈絃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緻。早在西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代,箏就已流行於秦、齊、趙等國。其中以秦國最爲盛行,故素有“真秦之聲”、“秦箏”之稱。在古代,箏還被稱爲瑤箏、銀箏、雲箏、素箏等。

  古箏音域寬廣,音色清亮,表現力豐富。關於箏的命名,史料中說法不一。有的說箏是由樂器本身的音響效果命名的;有說是二人爭瑟取其相爭的“爭”字而得名;也有說是因“秦皇奇之,立號爲箏”。

  

  【分瑟爲箏的傳說】

  當時,秦國有一種樂器叫瑟。有個叫宛無義的人,非常擅長彈瑟,他的兩個女兒受他的影響,也非常喜歡彈瑟。有一天,姐妹倆都爭着到父親那裏學習彈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手裏,妹妹哪裏肯讓,趕忙跑過去,雙手抱住姐姐手中的瑟。兩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讓。

  忽然,“喀嚓”一聲,瑟被掰成了兩半。姐妹倆一看闖大禍了,雙雙傻在當場。父親聞聲急忙趕過來,不由得也愣住了,只見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絃,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絃。他又急又氣,忙把兩個女兒手中的瑟拿過來,左摸摸,右看看,不禁唉聲嘆氣,正準備好好訓斥一下兩個女兒。這時,無意中用手指把弦一撥,兩半瑟竟發出了更好聽的聲音。宛無義大喫一驚,早忘了責備女兒,他把半邊瑟分別作了些修繕,結果這半邊的瑟彈起來比原來的好聽多了!他欣喜萬分,就把這“二女相爭,引破爲二”的瑟,叫做“箏”。

  其實,在古代文獻中確實有分瑟爲箏的說法。唐趙磷《因話錄》中記載:“箏,秦樂也,乃琴之流(一作琴)。古瑟五十弦,自黃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後瑟至二十五絃。秦人鼓瑟,兄弟爭之,又破爲二。箏之名自此始。”

  熱門推薦

  古箏人網名師課堂全套課程(零基礎到考級曲)

  古箏人網丨流行曲課堂《涼涼》教學

  中央音樂學院畢業、青年演奏家朱鵬宇精講八級曲目《姜女淚》

  中央音樂學院畢業、青年演奏家孫思邈精講古箏十級《林沖夜奔》

  古箏好文丨古箏視頻丨古箏課程丨古箏曲譜

  古箏人必讀

  每天更新更多古箏學習好文

  ↓↓點擊,領取更多福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