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王德華

自2017年以來,中澳關係一直磕磕絆絆。澳國不僅無端抨擊中國政府的內外政策,而且大肆渲染“中國滲透”,將致力於中澳友好的人士打上“親華”標籤,暗示旅澳華人和留學生爲間諜。

正因爲如此,澳大利亞時任總理特恩布爾和高級官員欲5月訪華,但中國拒絕頒發簽證。澳中關係惡化的另外一個例子是,沒有一個澳大利亞部長被邀請參加今年博鰲論壇。往年至少有一名澳大利亞高級官員參加。

澳大利亞外長佩恩星期三到訪中國,這是澳外長時隔兩年多第一次訪華。在佩恩來北京之前,澳貿易部長伯明翰在上海蔘加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一切標誌着兩國關係的回暖。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刊文,分析其中原因。譯文如下:

對於駐華的澳大利亞外交官來說,本週是難得的一週。

不僅澳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首次正式訪問上海,澳外交部長瑪麗絲.佩恩週三也到訪北京。這是澳外長時隔兩年多第一次訪華,打破了由中國政府實施的長達一年的部長級互訪禁令。

這些備受矚目的部長們的常規訪問曾經很常見,但在過去的兩年裏,他們被延遲了,被破壞了,因爲在澳颳起的“中國威脅論”冷風讓中國感到憤怒,於是中國將澳大利亞打入了冷宮。

中國外交官員經常提醒澳大利亞必須“糾正”其行爲,外交官們不得不首當其衝。

據一位駐北京的澳大利亞商業消息人士透露,最近至少有一家中國公司被勒令推遲宣佈在澳大利亞的新投資。

總之,作爲一名澳大利亞人,在中國首都北京度過了一段相當寒冷的時光。

因此,這是可以理解的——本週,在通常情況下,外交部長每兩年進行一次的例行訪問中,官方圈子裏出現了興奮情緒。

無論是在中國官方媒體上,還是在澳大利亞商界,兩國外交關係解凍的原因都很清楚,中國政府對澳大利亞政府感到滿意,它不再像前總理特恩布爾那樣,公開點名批評和指責中國。

這並不是說,在價值觀、南海和中國在太平洋島國提高影響力的外交政策方面的所有分歧都已消失——實際上,伯明翰本週在上海也承認了這一點。

但面對與太平洋對岸的一場艱難經濟戰,中國現在似乎願意將這些分歧放在一邊。

澳大利亞企業鬆了一口氣,儘管很少有人看到由於外交爭端而導致的實際貿易下降。

澳大利亞中國商會本週在北京進行的一項新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公司對加大對中國經濟的投資持樂觀態度,儘管中國經濟正在放緩。

中國政府做出新的承諾,將推動進口產品進入廣闊的中國市場,黑魔、A2牛奶和自由食品等公司都受到了鼓舞。

此外,澳大利亞的醫療公司和教育機構,對中國政府承諾取消這些行業的外資持股上限表示歡迎。

中國本週在上海舉辦的大型進口博覽會上費了很大力氣,並極力強調中國將繼續開放。

如果中國真的這麼做了,澳大利亞的企業肯定更有信心了,他們有能力利用這一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