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港股和A股服裝細分市場龍頭接連通過併購的方式“秀肌肉”。

繼安踏(02020)在9月公佈擬斥資近47億歐元收購芬蘭上市體育用品公司Amer Sports後,A股童裝龍頭森馬服飾(002563.SZ)於10月9日宣佈完成對法國高端童裝企業Kdiliz集團收購交割,通過此次收購,森馬一躍成爲全球第二大童裝公司。

安踏和森馬結構發動大規模併購,給市場營造出這樣一種觀感,大型服裝細分龍頭將通過併購繼續騰飛,而追趕着們的成長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事實上,這樣的假想並不無道理,因爲當一些大型服裝企業也被併購之後,其他中小型服裝企業未來即使有併購的條件,恐怕也難以找到如此大型的標的了。

好在,併購不成還有內生增長,比如近幾年的李寧(02331)就是通過深耕現有業務實現業績快速增長的一個標杆。

李寧公司於2018年9月份舉辦的2019年第二季度訂貨會訂單,按年取得10%-20%低段增長。以吊牌價計算,特許經銷商於訂貨會的李寧品牌產品訂單(不包括李寧YOUNG)連續二十個季度取得按年增長。

最新於以2017年同季度伊始已投入運營的李寧銷售點計算,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第三季度,整個平臺同店銷售按年取得10%-20%低段增長。就渠道而言,零售(直接經營)及批發(特許經銷商)渠道分別均取得按年高單位數增長,電子商務虛擬店鋪業務按年增長爲30%-40%低段。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第三季度,李寧銷售點(不包括李寧YOUNG)於整個平臺零售流水按年取得10%-20%中段增長。就渠道而言,線下渠道(包括零售及批發)取得10%-20%中段增長,其中零售渠道取得10%-20%中段增長及批發渠道取得10%-20%低段增長;電子商務虛擬店鋪業務取得30%-40%低段增長。

第三季度主要受同店銷售增長高於10%的帶動,李寧零售銷售按年增長約15%,增速明顯加快。而李寧之所以能保持較高的同店銷售增長速度,並非由於門店數量的增加。

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中國李寧銷售點數量(不包括李寧YOUNG)共計6345個,較上二季度末淨增加78個,前三季度淨增加83個。可見,李寧業績增長已經擺脫數年前對門店數量的依賴,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在產品端取得突破。

在李寧天貓官方旗艦店,公司近年來發布的韋德之道系列球鞋,最高售價高達1009元人民幣(單位下同),而安踏最新款湯普森系列球鞋KT4破壞版的預售價格“僅”爲808元,足見李寧在產品高端化方面已經走在國內運動品牌前列。

產品銷量方面,李寧於今年二月登上紐約時裝週的一款售價899元的“悟道”運動鞋,月銷量爲2232筆,單月貢獻銷售額超過200萬元。

除了傳統業務之外,李寧的新業務——李寧YOUNG也展現出快速成長的勢頭。

李寧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於中國李寧YOUNG銷售點數量共計677個,較上一季末淨增加46個,前三季度淨增加504個(於2018年1月1日接管授權代理商旗下經銷商店鋪361家)。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李寧YOUNG銷售點數量較2017年末的173家增長291.33%。公司曾表示,下半年將着力發展童裝等板塊的業務,預計童裝今年底的門店數量可達到750家。

從行業來看,中國童裝市場在二胎政策放開及80、90後年輕父母成爲童裝消費主力的背景下,童裝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2017年中國童裝市場規模約1796億元,2012-2017年CAGR爲11.1%,遠高於服裝行業的6.2%。量價共同驅動童裝規模增長,近年來年銷量增速明顯提升,價格保持溫和提升。

因此,童裝市場成爲各大服裝企業爭奪的蛋糕,中國本土運動品牌也紛紛追隨耐克、阿迪達斯等外資品牌在兒童鞋服領域挖掘業界新增長點。

比如安踏除了擁有自主品牌安踏Kids之外,在2017年10月收購高端童裝品牌小笑牛(KingKow);比如中國動向(03818)核心品牌Kappa業務2018年上半年銷售總額同比增加10.7%,而其童裝業務同比增長達16.28%;再比如,361度(01361)近期公佈的三季度運營數據顯示,公司361°童裝品牌產品於2018年第3季度的零售額(以零售價值計算)較2017年同期有低雙位數百分比增長。

綜上所述,在童裝行業景氣度高企的背景下,李寧的童裝業務值得期待,再結合公司產品高端化取得的成效,即使李寧未來不去併購,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也已瞭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