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岁男孩被殴打致死,不要轻易归咎路人冷漠)

日前,湖南长沙9岁男孩被一名疑似精神病患者殴打致死,在网络上引发持续关注。此案之所以发酵,原因有二:其一是9岁男孩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打死,其情其景可谓惨烈;其二,网传男孩被壮年男子足足打了30分钟,在男孩父亲到场以前,竟无一人上前阻止。于是,男孩的惨死情形和事发地的人情冷漠都成为被热议的话题。

11月9日,长沙警方向家属通报现场情况,并给家属观看了现场视频。现场视频显示,这名赤脚男子将男孩骑在身下,右手持有疑似改锥状器物,朝眼前多名成年人挥舞。5日下午13点36分,雨花亭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13时50分,民警到达事发现场。之后,救护车到达,医生当场宣布孩子身亡,死因为窒息而死,也就是掐脖子导致男孩窒息而亡。

此外,警方还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从小区监控情况来看,事发时并无其他人员在场,约3分钟后陆续有群众经过并报警。13时49分,闻讯赶来的犯罪嫌疑人冯某华父亲与现场群众合力将冯某华控制住。

所以,从警方通报的情况来看,有两点值得澄清:第一,9岁男孩被足足打了30分钟,且无人介入,这个说法不够准确。首先是殴打时间并不是30分钟,再者现场群众也许有围观,但并没有数十分钟那么持久;第二,警方从接到报警到出警并到达现场,一共花了14分钟,属于正常范围,并没有网传的半小时未见踪影。

可以大致确定的是,现场群众对小男孩被壮汉殴打,一开始存在一些疑虑。不少人会认为,这可能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此外,事发地和围观者之间有一道栅栏,客观上也阻碍了一些人的介入。由于整个过程并不像网络流传的那样持续很久,而且早期并没有群众围观,所以过度苛责路人冷漠并不尽合理。

从网民角度来说,他们与现场的人所感受到的信息、气氛都是不一致的,由此得出的决策也不尽相同。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人在网络上义愤填膺,但回到现实却成了冷漠路人。

当然,有人也提到了现场围观群众的“责任分摊”现象,即既然你也不去插手,那么我又为什么要去介入呢?这种瞬间的“踢皮球”思维,使得当时的围观者没有能够及时介入,等到冯某华的父亲来到现场,已经太迟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化造就了一个个新小区,原先的熟人社区被打碎,迎来的是崭新的陌生人社区。陌生人社区缺乏人与人之间的联络、信任和基本的规范,而这些东西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触发集体行动。事实上,虽然居住在长沙同一小区,但冯某华和父母来自河南滑县,而小男孩一家来自湖南娄底,他们和大多数邻居素不相识。

从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犯罪嫌疑人冯某华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事发时是否症状发作,目前还不好确认,但从责任归属来看,冯某华的父母未能看护好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孩子,此外,小区保安的反应速度过慢也是个大问题。

当然,针对精神病患者,尤其是具有攻击性的患者行踪的监控问题,恐怕是一个更大的关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问题。冯某华一家11月初才来到长沙,11月5日就发生了这一惨剧,无论是家人还是当地流动人口服务机构,如果有一套应对流程,也许能减少惨剧发生的几率。?

代文佳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代文佳_NB1249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