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歲男孩被毆打致死,不要輕易歸咎路人冷漠)

日前,湖南長沙9歲男孩被一名疑似精神病患者毆打致死,在網絡上引發持續關注。此案之所以發酵,原因有二:其一是9歲男孩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打死,其情其景可謂慘烈;其二,網傳男孩被壯年男子足足打了30分鐘,在男孩父親到場以前,竟無一人上前阻止。於是,男孩的慘死情形和事發地的人情冷漠都成爲被熱議的話題。

11月9日,長沙警方向家屬通報現場情況,並給家屬觀看了現場視頻。現場視頻顯示,這名赤腳男子將男孩騎在身下,右手持有疑似改錐狀器物,朝眼前多名成年人揮舞。5日下午13點36分,雨花亭派出所接到羣衆報警,13時50分,民警到達事發現場。之後,救護車到達,醫生當場宣佈孩子身亡,死因爲窒息而死,也就是掐脖子導致男孩窒息而亡。

此外,警方還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從小區監控情況來看,事發時並無其他人員在場,約3分鐘後陸續有羣衆經過並報警。13時49分,聞訊趕來的犯罪嫌疑人馮某華父親與現場羣衆合力將馮某華控制住。

所以,從警方通報的情況來看,有兩點值得澄清:第一,9歲男孩被足足打了30分鐘,且無人介入,這個說法不夠準確。首先是毆打時間並不是30分鐘,再者現場羣衆也許有圍觀,但並沒有數十分鐘那麼持久;第二,警方從接到報警到出警併到達現場,一共花了14分鐘,屬於正常範圍,並沒有網傳的半小時未見蹤影。

可以大致確定的是,現場羣衆對小男孩被壯漢毆打,一開始存在一些疑慮。不少人會認爲,這可能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此外,事發地和圍觀者之間有一道柵欄,客觀上也阻礙了一些人的介入。由於整個過程並不像網絡流傳的那樣持續很久,而且早期並沒有羣衆圍觀,所以過度苛責路人冷漠並不盡合理。

從網民角度來說,他們與現場的人所感受到的信息、氣氛都是不一致的,由此得出的決策也不盡相同。這也解釋了爲何很多人在網絡上義憤填膺,但回到現實卻成了冷漠路人。

當然,有人也提到了現場圍觀羣衆的“責任分攤”現象,即既然你也不去插手,那麼我又爲什麼要去介入呢?這種瞬間的“踢皮球”思維,使得當時的圍觀者沒有能夠及時介入,等到馮某華的父親來到現場,已經太遲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城市化造就了一個個新小區,原先的熟人社區被打碎,迎來的是嶄新的陌生人社區。陌生人社區缺乏人與人之間的聯絡、信任和基本的規範,而這些東西往往能夠在關鍵時刻觸發集體行動。事實上,雖然居住在長沙同一小區,但馮某華和父母來自河南滑縣,而小男孩一家來自湖南婁底,他們和大多數鄰居素不相識。

從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犯罪嫌疑人馮某華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事發時是否症狀發作,目前還不好確認,但從責任歸屬來看,馮某華的父母未能看護好患有嚴重精神分裂症的孩子,此外,小區保安的反應速度過慢也是個大問題。

當然,針對精神病患者,尤其是具有攻擊性的患者行蹤的監控問題,恐怕是一個更大的關乎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問題。馮某華一家11月初纔來到長沙,11月5日就發生了這一慘劇,無論是家人還是當地流動人口服務機構,如果有一套應對流程,也許能減少慘劇發生的幾率。?

代文佳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代文佳_NB1249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