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8年智能交通行業發展分析:綜合運輸與智能交通爲國家重點佈局

政策、技術與投資面發展智能交通,行業驅動力不離城市擁堵需求。我國智能交通行業最早可從上世紀70-80年代開始算起,至今可從政策和規劃層面、技術層面以及投資層面來看其發展歷程。

圖表1:我國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歷程

智能交通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的驅動力主要在於以下三點:

緩解城市擁堵的需求。在城市交通方面,一二線城市堵車已經成爲常態,並有着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趨勢。隨着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城市道路負荷過重,勢必造成城市擁堵日益嚴重。緩解城市道路擁堵將是各地政府未來工作的重點。

新興技術的日趨成熟。地理定位、無線射頻、圖像識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在過去幾年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日漸成熟。隨着這些技術逐漸滲透到交通領域,居民的出行將越來越高效便捷,同時也有利於管理部門爲社會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務。

國家政策的支持。交通運輸行業是“十三五”規劃重點推進行業之一,智能交通產業和“傳統交通運輸行業+互聯網”的概念更是被反覆提及。以國務院爲代表的政府部門先後出臺各類配套激勵政策,無疑將會推動智能交通行業的蓬勃發展。

圖表2:智能交通行業發展驅動力

我國智能交通發展仍處初級階段,行業投資有望超過1600億

我國智能交通系統主要應用於城際高速公路、城市交通、電子停車場領域。儘管我國的智能交通行業發展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初級階段,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圖表3:智能交通應用領域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發展前景及重點企業經營分析報告》,我國智能交通系統投資額2007年爲247億元,2014年達到837.6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爲19.06%,以該增長速度推算,2017年我國智能交通系統行業的總投入約1414億元左右,則2018年將有望超1600億元。

圖表4:2013-2018年智能交通行業投資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

創新引領和推動智能交通的持續發展,綜合運輸與智能交通爲國家重點佈局

智能交通系統作爲交通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十三五”期間仍將是我國交通科技領域重點支持和發展的戰略方向。針對“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對交通運輸提出的重大需求,以解決我國綜合運輸效能低下、公衆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態勢嚴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務水平落後等迫切問題爲導向,面向應用需求,繼往開來,創新引領和推動智能交通的持續發展,是我國智能交通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思路。

根據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科技部對“十三五”重點科技專項進行了規劃佈局,“綜合運輸與智能交通”是交通科技領域“十三五”規劃佈局的重點專項之一。

綜合交通智能化協同與服務。國外發達國家從基礎設施與裝備一體化、多種運輸裝備集成設計、運營調度與服務一體化等多個方面,充分實現綜合貨物運輸方式間的信息共享,不斷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務水平。近年來我國各種運輸方式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多種運輸方式間的信息交互服務滯後,制約了綜合交通協同與高效服務。未來隨着綜合交通的發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務技術將得到充分發展和應用。

交通運輸系統安全運行智能化保障。交通安全是我國交通領域長期面臨的嚴峻問題,交通運輸系統安全運行的智能化保障將是未來智能交通發展的重要方向。交通安全涉及交通系統的多個要素,僅僅從單一因素不能從根本上改善交通安全水平,未來交通運輸系統安全運行的智能化保障將重點集中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分析事故成因、演化規律、管控策略以及設計主動安全技術和管理方法,從人-車-路協調的角度實現交通安全運行防控一體化。

合作式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將成爲智能交通的重點。合作式智能交通、在美國成爲互聯車輛是近年來國際智能交通界關注的重要方向,它將無線通信、傳感器和智能計算等前沿技術綜合應用於車輛和道路基礎設施,通過車與車、車與路信息交互和共享,首先實現車輛運行的安全保障,其次實現綠色駕駛和交通信息服務,它是安全輔助駕駛、路徑優化、低碳高效等多目標統一的新服務。發達國家在這個領域已經做了大量的實際道路測試,基本實現了產業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已經在全部高速公路上實現了高速無線數據通信的全覆蓋,具備上述功能的車載終端已經銷售了數十萬臺。

智能交通產業生態圈的跨界融合。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爲出行者提供更加精細、準確、完善和智能的服務,將是智能交通系統面向公衆服務的重要方向。這些服務的提供將加速交通產業生態圈的跨界融合,汽車製造業、汽車服務業、交通運營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智能交通等行業的融合發展將是大趨勢。

圖標5:智能交通發展方向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作者:吳小燕

文章鏈接:中國安防展覽網

https://www.afzhan.com/news/detail/68538.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