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一般人所说的茱萸,主要包括两个品种: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和芸香科的吴茱萸。

茱萸又名蜀枣、枣皮,为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每年秋、冬季果实颜色变红后采摘,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去除果核,干燥即可入药。

其性微温,味酸,具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的功效,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为补肾益肝的常用中药。

《药品化义》载:“山茱萸,滋阴益血,主治目昏耳鸣,口苦舌干,面青色脱,汗出振寒,为补肝助胆良品。”

《医学衷中参西录》亦载:“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其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本经》谓其逐寒湿痹也。”滋补肾阴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就有山茱萸这味药。

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或佩带于臂,或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作香袋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宋代的时候,还有将彩色绢帛剪成茱萸来相赠佩带的。

山茱萸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山茱萸洗净,去核;大米淘净,与山茱萸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山茱萸先开花后萌叶,深秋有鲜艳的叶色,初冬有亮红的果实,均美丽可观,宜植于庭园观赏。其果实去核即中药“山萸肉”,取净山萸肉,酒炖酒蒸后即为“酒萸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