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张丽华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很多人还在拒绝被抖音的短视频洗脑,vlog又来了。

日前,抖音将过去面向全体用户的默认视频时长,由15秒直接升级为了1分钟,并宣布推出“vlog十亿流量扶持计划”——用户拍摄或上传时长大于30秒的原创vlog视频,加上相应话题标签,即可参与该计划。针对优秀作品和创作者,抖音表示,将给予流量扶持、vlogger(vlog创作者)认证等奖励。

第一次听到vlog这个词,是从一个90后同事口中,她向我们讲述了半天,眉飞色舞,但是80后的我们表情冷漠,心里却有点着急,因为一旦开始天然地拒绝、排斥新事物,就意味着衰老的开始。

不服老如我,连忙去研究了一下vlog(video blog的缩写,意思是视频播客),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新兴事物,它和文字博客出现在同一个年代,2009年vlog一词被收录进韦氏大词典,2012年youtube上出现了第一条vlog。当blog淹没在人潮人海中,vlog却在视频的风口上,成了“宝藏女孩”,大有风靡之势。

作为Blogger、Twitter、Medium等平台的创建者之一,Ev Williams曾有一句很经典的产品总结:“我们总是认为,互联网是要让人们做以前无法做到的新的事情。但实际上,人们只是想用互联网做他们一直需要做的事情。”

这个年代,正在呈现很强的两极分化。有些人视自己的隐私为钻石,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有些人一天不发朋友圈就觉得才华无处施展,“个人表达与分享”在这类人群中,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140字的微博、15秒的短视频,对他们而言,都不足以完整地表达自我、展现内心,他们要向过去那个追求“更短”的碎片化时代宣战。

出门遛狗、去饭店吃椰子鸡、去市场买盆栽、去宜家买试衣镜、去健身房锻炼,这五件事构成了一个时长十几分钟、点击10万+的vlog,这也是我看的第一个vlog。不像15秒的短视频,故意搞笑或者制造反转,它更像是小学语文老师“鄙视”的流水账,但看完就有很放松的感觉。正如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循环生态,总有人愿意围观你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