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巴车司机

据国内媒体的报道,中国第五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11月7日在河南伊川的营区成立并举行出征誓师大会,并将于12日起开始进行轮换。

这支由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组建的新一批维和步兵营一共由700名官兵组成,其中,129人有维和经历,110人次参加过往批维和步兵营,还编配一个13人的女子步兵班。

从编制员额来看,第5批步兵营总员额保持不变,女兵班人数也大体相当,媒体配发的图片显示,13名女兵中,有一名中尉军官,其余为士兵,与往批女兵步兵班没有大的差别。

媒体描述该旅“参加”了第一批维和步兵营,“组建”过第三批维和步兵营。“参加”和“组建”还有啥区别呢?

翻看2015年的公开报道,首批维和步兵营以原陆军第26集团军某摩步旅为主,抽调陆军第54集团军某师“红一连”、“刘老庄连”等英模单位部分官兵,加强军区范围内通信、医疗等部分专业力量,在最短时间内组建了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

再翻看2016年的公开报道,第三批维和步兵营以原陆军第54集团军“秋收起义红二团”为主组建,并抽组了该集团军“红军铁甲旅”部分官兵。

显然,新的步兵营在首批维和任务中,是个配角,只是“参加”,出发也是从比较远的济南国际机场起飞。到了第三批就成为了主角,叫“组建”,出发地点变为了离驻地较近的郑州国际机场。

原陆军第54集团军有“铁军”的美誉,所以第三批维和步兵营设计的臂章上,有“铁军”元素。

第5批赴维和步兵营在隶属关系上还有一个重大变化,他们将不再隶属联南苏团南战区,而是划归联南苏团地区保护部队。

公开报道中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这一点意义重大。从南战区到地区保护部队,隶属关系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呢?

回到地区保护部队的概念上来看,所谓地区保护部队,简单地说是一支具有更多职权的维和部队,比如为了维持和平,可以在授权下对机场、交通要点进行封控,以及对武装冲突的隔离力度和使用武力的强度都有所增加。

公开报道中也提到了,联合国赋予第5批维和步兵营的职能由原来的11项增加到了14项。

早在2016年8月,考虑到南苏丹的安全和经济形势持续恶化,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把南苏丹特派团最高兵员增至1.7万名官兵,其中包括地区保护部队4000人。

但是,南苏丹在联合国的常驻代表发表了非常强硬的声明,认为这一决议在“区域保护部队”部署等问题上没有考虑南苏丹政府意见,南苏丹政府拒绝接受这一决议。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中国、俄罗斯、埃及和委内瑞拉在增派地区保护部队的问题上,投了弃权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表决后发言解释说,“区域保护部队”在部署过程中,应就相关具体问题同南苏丹过渡政府充分协商,得到南苏丹过渡政府同意与配合,并以真正有助于南苏丹和平稳定、有利于南过渡政府维护稳定的方式开展工作。只有如此,“区域保护部队”才能真正实现决议所规定的促进南苏丹和平稳定的部署目标,为南苏丹各方落实和平协议创造有利条件。但鉴于上述原则在决议中未得到充分反映,包括中方和一些非洲成员的有关修改意见未得到采纳,中方对安理会第2304号决议不得不投弃权票。

2016年12月,联合国在决定延长联南苏团的任务期时,再次强调一定要在南苏丹部署地区保护部队。不过双方一直僵持到2017年,多次磋商和对话也没有结果。

显然,这让南苏丹当前的基尔政府感觉强烈不满,认为联合国增兵并赋予维和部队更多的权利,迎合了副总统马夏尔在首都地区部署“第三方武装力量”的诉求。南苏丹政府是不欢迎地区保护部队的。

但联合国在南苏丹仍然继续推进地区保护部队的部署,施加压力,宣称如果南苏丹政府不改变阻扰联合国特派团的做法,将承担严重后果。倘若确认南苏丹政府不配合,还将讨论武器禁运事宜。最终推进了地区保护部队的部署。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按照联合国最初的想法,地区保护部队将由南苏丹的周边邻国出兵组建,如今当年投了弃权票的中国维和步兵营划入其序列之中,其中的纷繁复杂,可以用今天官网上的一句话来总结:“任务的重要性、复杂性、危险性都比以前有所增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