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萬禮生態園區空間規劃 梁錦泉製圖

本報訊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爲減少萬禮生態區發展項目對自然保護區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新加坡萬禮生態園控股公司把新熱帶雨林園北區與飛禽公園總土地面積的近兩成設爲緩衝區。除了一些改善工程,緩衝區內不進行其他建築工程、長期禁止人爲活動,以讓自然生態得到保護。萬禮生態區佔地126公頃,包括新加坡動物園、夜間野生動物園、河川生態園、新飛禽公園和新熱帶雨林園。

對於如何採取措施保護周邊自然環境,該公司高級副總裁嚴漢偉說,在爲發展新飛禽公園和熱帶雨林園北區撥出的土地中,拿出約19%的面積設爲緩衝區,旨在降低新園區運作與建築工程對自然保護區內的動植物生態造成的影響。除了小範圍用來建造生態廊道,緩衝區將不進行其他建築工程。 緩衝區、植物叢和保留下來的森林會獲得保護,並新栽種植物。原本生長在劃定的工地並具有生態價值的樹木或樹苗,將統統被移植到緩衝區內。

長期來看,該公司希望將萬禮生態區設計成可讓野生生態蓬勃發展的地方。然而,自工程展開以來,已有水鹿、豹貓、穿山甲等珍稀動物跑到工地周邊馬路,遭到來往車輛“路殺”,引起自然愛好者深切關注。除了劃定緩衝區,公司從2016年起已在萬禮湖路實施減速措施,還成立了全天候待命小組,專門應對項目區內或周邊的“路殺”相關事宜,同時緊密關注工地周邊情況。

由於萬禮湖路把新加坡中央集水地帶自然保護區一分爲二,該公司還正在建造一條全新的生態廊道,讓自然保護區兩側的野生動物可以安全穿行。

對於設立緩衝區是否有助於緩解萬禮生態區工程展開後對自然生態造成的影響,甚至改善“路殺”情況,學者與專家持保留態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環境學院助理教授李思慧解釋說,緩衝區可以提供給可能受施工影響的動物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但如果沒有好好規劃,即便是設立了緩衝區,動物也可能不會去使用。

研究保育生物學的李思慧,在談及早前在萬禮一帶發生的動物遭“路殺”事件時說,這很可能與清除自然森林棲息地、讓路給萬禮生態區發展有關。李思慧說:“棲息地遭破壞和清除,可能造成動物更高的移動率。發展商可以採取保護環境的措施,我覺得這很好。但這些動物的棲息地面積是因爲萬禮生態區的發展而變小的。我覺得發展商應該考慮將發展項目規模縮小。”她認爲,最好的方式或許是儘可能將本地僅剩的綠色空間和森林棲息地保留下來,因爲這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和保留本地僅剩的自然遺產至關重要。(王忠田)

編後

新加坡萬禮生態區發展項目佔地126公頃,工程建設勢必會對當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造成影響。面對這樣的問題,新加坡建設企業萬禮生態園控股公司的解決方案值得借鑑。

這家企業的目的是,將萬禮生態區建設成可讓野生生態蓬勃發展的地方,然而項目建設過程卻會對野生動物和原生態造成影響。爲了儘量減少項目建設造成的影響,這家企業在項目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保護的問題,將近兩成的建設用地保留下來,作爲動物的家園,不進行施工作業等人爲干擾。

我國的企業在建設類似項目時,是否可以借鑑新加坡的做法,規劃之初就進行環境評估,爲野生動物預留空間,讓項目建設儘可能少地影響當地野生動物和生態系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