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遊】10月26日,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山旅遊”)發佈第三季度報告,實現營收11.9億元,同比下降下降9.6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1億元,同比增長22.95%。

  據統計,上半年共接待進山遊客148.1萬人,同比下滑9.9%,拖累整體收入下滑。反觀近幾年黃山遊客量增速並不樂觀。2015~2017年,其進山遊客數分別爲318.28萬人、330.08萬人、336.87萬人,增速分別是7.1%、3.71%、2.1%,增速逐年下滑。

  並且,爲響應國家發改委相關政策,從9月開始,下調黃山旺季門票,從230元降至190元,淡季門票不變。預計對上市公司內生業績將產生直接影響,這樣標誌着黃山旅遊僅僅依靠門票經濟已將成爲過去式。

  門票承壓下也倒逼公司加快轉型,花山謎窟改造有望提速,且公司在自然景區國企中激勵機制相對領先,未來依託政府支持下區域資源整合,立足華東腹地客源優勢,全面強化休閒度假縱深佈局,支撐中線成長。

  對於黃山旅遊來說,轉型升級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全域旅遊 任重道遠

  黃山旅遊這兩年一直都在爲全域旅遊做鋪墊,花山謎窟、太平湖項目等皆爲加快黃山市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落實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發展戰略、推進黃山旅遊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6月,黃山旅遊通過公告披露收購黃山太平湖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湖文化”)56%股權的最新進展,交易對價爲 1.12億元。太平湖文化是黃山市黃山區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下屬的控股公司,黃山區國資委持有其100%的股權。

  據瞭解,太平湖文化主要經營旅遊接待服務、景區門票、旅遊項目建設、景點開發等業務。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營業收入31.80萬元,淨利潤-241.28萬元。由此可見,太平湖業績情況並不樂觀。

  對於此次參與受讓股權交易,黃山旅遊表示,此舉符合該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將進一步增強雙方旅遊資源之間的協同聯動效應。

  業內人士也指出,黃山旅遊以觀光爲主,而太平湖文化以度假爲主,黃山旅遊參與受讓太平湖文化,可在同區域內形成“山+水”的業務互補,並引導旅遊市場向“觀光+度假”方向轉型。未來在市場整合和管理方面也易於形成聯動,擴大市場份額,增強企業盈利能力。但太平湖文化發展相對弱勢,未來二者業務擴展、協同聯動或存阻力。

  另外,花山謎窟項目是公司繼收購太平湖景區後又一重要戰略性舉措,是公司積極落實“一山一水一村一窟”發展戰略的重要體現,也是公司由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體驗遊轉型升級的一個探索性項目。

  花山謎窟公司由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5%,黃山市屯溪花山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持股25%。截至今年6月30日,花山謎窟公司淨資產總額爲-1170.08萬元,淨利潤-164.88萬元。

  據瞭解,花山謎窟景區是由花山謎窟公司負責開發運營的國家4A級景區,該景區地理位置優越,毗鄰新安江,距黃山中心城區僅8km,是黃山周邊城市羣及黃山過夜遊客最佳市區遊覽點。自2000年對外開放營業,因投入相對不足,目前只開發5處石窟(共36處),景區總體遊覽面積較小,產品豐富度不夠,遊客體驗性不足,盈利點少;現有的設施設備較差,遊客量較少,無法達到遊客的期望值。

  經測算,該項目預期可通過5年時間收回成本。屆時,預期核心景區版塊“日遊+夜遊”年接待總人數從20萬增長到125萬;戶外運動版塊年接待總人數達到52萬;年經營收益約1.7億元。

  目前來看,轉型升級之路任重而道遠。

  黃山旅遊二次創業 再出發

  如今的黃山,已完成從單一的觀光型向觀光與旅遊度假相結合的複合型轉變,成爲安徽旅遊40年發展的見證。但景區壓力及酒店業務仍然面臨的行業競爭風險,公司將在不斷整合旅遊資源的同時完善延伸產業鏈,大力開展宣傳營銷,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遊客的需要。

  黃山旅遊董事長、總裁章德輝曾公開表示,因爲光靠一座山,無論是從需求來講還是從供給來講,無法實現二次創業,也無法實現再出發,所以我們的二次創業必然要走下山、走出去,纔是未來戰略發展的方向。沿着傳統優勢業務的做橫向擴張,比如:景區、索道、酒店的運營管理,旅行社業務以及徽菜品牌的運營和產品研發,都是我們傳統業務的優勢。另外一個路徑,就是新興業務的縱向拓展,以旅遊+爲主要抓手,圍繞旅遊產業鏈去延伸。比如旅遊+新零售、旅遊+小鎮、旅遊+電商等,都是新興業務的一個縱向拓展的主要路徑,所有的工作都在推進之中。

  對於改革問題,是去行政化的過程,目標是要強市場化。中國的旅遊景區,一般景區都是在比較偏僻的地方,距離城市比較遠。第二,由於旅遊景區類的企業一般都是歸屬於事業單位、行政單位,所以或多或少事業單位管理的痕跡特徵都是存在的。所以要去行政化,真正對標現代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去完善一系列的體制機制,纔是改革的最終目標。

  “從宏觀方面來講,公司改革怎麼樣實現快速的突破是當前思考的問題。因爲改革是要調整利益格局,開展推進的話必然面臨着艱難的困境。既要讓公司現有業務平穩運行,又要讓現有的團隊穩定,又想快速地對標現代企業制度,能迅速地接軌,所以這是我經常思索的一件事。”章德輝最後說道。

  看似艱難的二次創業路上,也不時地有好消息傳來。

  上個月,黃山市被批准加入杭州都市圈,成爲杭州都市圈唯一外省城市。這標誌着新安江上下游的黃杭兩地從“共飲一江水”邁向“共享一個圈”。這對於黃山旅遊來說,除了是一個值得高興的事情來說,對於黃山整體的旅遊發展也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希望。

  從1979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掀開了黃山乃至中國現代旅遊的發展序幕,標誌着中國旅遊從黃山出發。到2015年,國家旅遊局李金早局長考察黃山,提出“中國旅遊,黃山再出發”,一個“再”賦予了黃山新的責任與擔當。

  與此同時,杭黃鐵路預計今年年底通車運行,黃山市背靠長三角,在華東地區具有較強的卡位優勢,預計杭黃鐵路開通後將有望貢獻新增客流量,未來有望享受戰略轉型疊加高鐵紅利。

  全省旅遊 產業升級

  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安徽省旅遊經濟快速增長,旅遊業已成爲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安徽省也實現了由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產業大省的轉變。

  數據顯示,2017年,接待入境遊客549萬人次、同比增長13.07%,接待國內遊客6.26億人次、同比增長19.88%,實現旅遊收入6197億元、同比增長25.64%,取得了豐碩成果。

  去年3月,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實施“旅遊+”,“+旅遊”融合發展戰略,推動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山地旅遊產業集聚區、溼地旅遊休閒產業集聚區、鄉村旅遊產業集聚區、體育旅遊產業集聚區等十大類產業集聚區。

  “安徽旅遊十大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的發佈,標誌着我省旅遊業態不斷豐富、優化,正在呈現體系化、規模化的態勢。大力推進‘旅遊+’‘+旅遊’,能夠讓旅遊有更豐富的內涵,遊客有更多樣的體驗,同時也能帶動旅遊投資和相關產業發展。 ”省旅發委副主任張健介紹,今年,省旅發委將與相關部門聯合,推出一批體育旅遊、健康旅遊、研學旅遊、工業旅遊、文化旅遊、科技旅遊等示範基地。

  黃山旅遊也在緊跟着政府的步伐,花山謎窟、太平湖項目相繼的推進中,雖然困難重重,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卻也有可能成爲黃山旅遊轉型中的中堅力量。如何繼續延續品牌影響力,借勢延伸戰略佈局,實現產業升級是目前面臨最重要的問題。但我們更希望看到“黃山旅遊,再出發”能夠帶來更多的驚喜。(品橙旅遊 Cici)

  轉載請註明:品橙旅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