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熱播劇《下一站,別離》中,男女主人公幾次去登記結婚、離婚,在婚姻登記處發生了一幕戲劇性場景:一位婚姻家庭調解師要求男女雙方做些“小作業”,並從男女主人公的動作、表情和坐姿中,判斷出他們真實的情感狀態。

不少觀衆很好奇: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婚姻家庭調解師嗎?答案是:有。昨天,由中國青年高級人才培訓中心等主辦的上海首屆婚姻家庭調解師培訓開班,96名參加培訓的人員大都有本科學歷,所學專業基本以心理學、法律、社工等爲主,成爲這一新職業的後備人才。

那麼,婚姻家庭調解師到底是做什麼的?

鬧離婚了,選擇“第三種方式”解決

今年4月,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3.2%的受訪者感覺周圍離婚案例比以前多了;55.4%的受訪者建議各地民政局配備婚姻家庭諮詢師,挽救還有可能的婚姻。根據民政部門官網公佈的數據顯示,無論從全國範圍還是本市範圍,今年一季度離婚登記率微幅增長。

以往,當事人遇到婚姻家庭糾紛,要麼訴諸法院處理,要麼求助親友調解。而尋找婚姻家庭調解師,爲當事人提供了另一種化解家事糾紛的途徑,成了他們選擇的“第三種”解決方式。從這個意義上看,婚姻家庭調解師承擔的是婚姻修復者的角色,幫助夫妻雙方理順婚姻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可能的解決方式。

明麗是從事婚姻家庭調解工作的維情集團首席諮詢師,也是國家一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從業18年,諮詢她的人數超過5萬人次,拯救了2萬多個家庭,有她的調解下,近1萬對離婚夫妻選擇了復婚。

“有很多夫妻離婚是在草率、衝動之下做的決定,對於這一類夫妻我們都是‘勸合不勸離’。”她說,曾有一對年輕夫婦,才結婚一年多,因爲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開始鬧離婚。“妻子在被窩裏放了一個屁,丈夫要她道歉她不肯,兩人吵着吵着最後把被子扔到樓下去了。”夫妻倆找到明麗時,她哭笑不得,對他們說:“百年修得共枕眠,你們就爲這個屁大的事鬧離婚了?”在她風趣的調和下,小夫妻也不好意思了,最後握手言和。

出軌問題也是鬧離婚的導火索之一。前幾年,一家工廠的老闆慕名找到她,說他妻子找了個“乾弟弟”,關係親密,還相約一起北上旅行。明麗發現他的錢包裏裝着他和妻子的婚紗照這個小細節,然後和他說,“何不拿你的皮夾子給你太太看一下。”並且傳授了他一些溝通的技巧。一段時間以後,老闆和他說,那張錢包裏的照片的確讓妻子感動了,兩個人溝通有了很好的效果。

月薪10萬仍一將難求

不少人對婚姻家庭調解師這份職業產生質疑。自古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雙方感情破裂了,調解師又能起多大作用?還有人認爲,婚姻合則聚不合則散,無需調解師“多管閒事”。

在業內人士看來,社會需求和政策導向都催生了婚姻家庭調解師這一職業的發展。去年3月,爲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全國婦聯、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等六部門聯合發文《關於做好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工作的意見》,其中就談到,要引入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社會工作師等專業隊伍,就婚姻家庭問題開展心理服務、情感疏導和危機干預等工作。

據介紹,每天向維情集團在線求助婚姻諮詢的人數達1000多人,公司今年初計劃增加數十名有經驗有能力、考覈合格的“婚姻家庭調解師”,月薪將有10萬元,但是半年過去仍“一將難求”。

“我們現有的婚姻家庭調解師有二三十人,這樣的專業人才還是很緊缺。”維情集團創始人、首批婚姻家庭調解師培訓講師舒心說,作爲一個新型職業,婚姻家庭調解師和傳統的“老孃舅”“和事佬”有所不同,他們需要具備更多的專業資質。首先必須具備心理諮詢師的資質,有同理心、共情等專業能力,他們一般擁有相關資格證書,有良好的溝通技巧。 另外,還要熟悉《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法》《反家暴法》等法律知識。與傳統的思想工作相比,婚姻家庭調解師更多地使用現代心理諮詢的工具處理問題,如沙盤遊戲、心理測試、藝術治療等。

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婚姻家庭調解師就能上崗嗎?明麗說,做這一職業需要一定的閱歷積累。“很多年輕人大多做一些在線諮詢的工作,還達不到婚姻家庭調解師所具備的能力。”她說,成爲一個合格的婚姻家庭調解師,至少要5年以上學習和實踐的經歷,要擅於觀察和分析,說話也需要有技巧。在她看來,每對夫妻都不一樣,做這一行沒有模式可言,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可以直擊他們的心底,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來源:上觀新聞 編輯:可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