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臺】關河文苑 · 大山裏的“哇塞!”

歡迎收聽調頻97.8兆赫

大關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廣播

寫在前面:

聽衆朋友,您好!歡迎收聽《關河文苑》,我是你們的主播,秋兮。

本期節目我將繼續與您一起分享的是來自江東的作品——《大山裏的“哇塞!”》。

《大山裏的“哇塞!”》節選於《關河心語》,《關河心語》,是江東到大關縣擔任縣委副書記從事扶貧工作的切身感受,是一個北京人在大關多視角審美的結晶。江東雖已闊別大關返回京都,但我們相信,江東已經將他的字跡融進了大關的山水,大關的情懷。

大山裏的“哇噻!”

大關一中又稱縣一中,是大關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學,坐落在縣城翠華鎮的最高點,也是翠華鎮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地方。

第一次走進一中是在剛到大關的一個週末。從街心人民廣場抬頭仰望,遠遠就能看到“大關一中”幾個鮮紅的大字,沿公路而上轉過一個彎,不遠就是一中腳下,邁上高高的128級臺階,就跨入了一中的大門。一部磁卡電話掛在門左手校保衛室的牆外,幾個同學正等候着撥打電話。迎面牆上凸起一行大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格外醒目。向左轉邁上二三十級臺階,眼前豁然開朗,左邊是幾個水泥乒乓球檯,右邊則是兩個水泥籃球場,地面的平整和寬闊是翠華鎮少有的,場子裏,一些學生正玩得興致勃勃。路兩旁栽着各種花草樹木,有翠竹、夾竹桃、卷柳、冬青、銀杏、雲杉……再往裏走,登上十幾級臺階,迎面是一棟漂亮的實驗樓,樓前是一個小花園,一座三叉形板塊雕塑從花園中心拔地而起,它是一中的校標,寓意着鄧小平所說的三個面向:“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座兩側是打開的書卷,板塊由黃、白、藍三色組成,黃色寓意祖國大地和母親,白色代表純潔和神聖,藍色象徵廣闊和深邃。

信步繞過樓後,又是一個極小的操場,一位體育老師正指點着幾個學生在這裏練立定跳遠和推鉛球。我站下來看着她們練習,不禁想起在北京的女兒爲立定跳遠不達標利用週末苦練的情景,想必眼前這些學生是初中即將畢業,在爲中考體育分而奮鬥。一個穿着白色夾克衫,梳着短髮的小女孩兒正準備推鉛球,她手心朝上,手臂向斜上方筆直地伸出,那姿勢,那手臂雖然對推鉛球來講並不算正確,但卻讓我不由得想到“展翅欲飛”四個字,她另一隻手將鉛球放在腮下,已做好準備,忽然瞥見我正望着她,臉一紅,秀氣的眼睛裏露出一絲羞澀,猶豫了一下,眼簾一垂,還是把鉛球推了出去,之後走到一邊又怯怯地看了看我,滿臉的不好意思……

我又來到了一羣正在出黑板報的學生背後,黑板是抹在牆上塗黑而成,有五、六塊板面。這是一羣高二的學生,他們的繪畫技巧和版面安排顯然已經具有了很高水平,而那些詩歌和雜文的內容則更使你能觸摸到他們勃動的青春和敏銳的思想。我饒有興趣地看着,隨便和兩個男生聊起了班級、升學率等話題。在一棟陳舊的辦公樓裏,幾個初中女生也正圍着一大塊黑板攻堅,一個小女孩兒正站在桌上寫標題:處世、讀書之道。字寫得瘦瘦的,“書”字寫完覺得不滿意,擦了重寫,寫完又不滿意,又擦,如是反覆五、六次,最後喪氣地對旁邊同學說:“我寫不來了。”看到這,我上前模仿大關話說:“我來試一哈(下),要得嗎?”——自我感覺是怪腔怪調的,小女孩兒看看我,爽快地說:“要得。”指給我看書上的標題,並把粉筆遞給我。我站在一個小椅子上,拿着粉筆用隸書開始寫,女孩兒們全站在了背後看着。十幾、二十歲時,幾乎每兩週我就要出一期黑板報,幾年下來,粉筆字早已具有了一定功底。當我寫完最後一筆時,靜靜的背後突然同時發起一個輕輕的讚歎聲:“哇噻——!”我的心忽的一熱,那聲音和女兒發出的聲音一模一樣!我不曾想到,在這重重大山之中,這些女孩兒對新事物的追求竟和北京的女孩兒同樣快捷和執着。雖然他們的衣服並不鮮亮,雖然他們買不起漫畫書,雖然他們的腳上沒有旅遊鞋,可是,在他們的精神世界裏絕不比北京的女孩兒貧瘠。從黑板上你能看到,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美好境界的嚮往、對生活的感觸,都灌注在了她們的筆底:

關於生活,

我們有一種情緒很年輕,

心境安祥能體驗到一切,

任隨天空有幾種顏色,

任憑時間多麼會變,

莫把一種聲音當做另一種。

歲月如花盛開,

春的代謝又如一泓靜水,

掬一捧入口,

總想品出一絲香甜……

“哇塞”!很單純的感嘆之詞,身爲大關人,對此當然十分親切熟悉。這篇文章讓我不禁想起,讀初中的自己也是看見覺得厲害的人或者事情就會不自覺地“哇塞”,感嘆自己的讚美和羨慕,也嘆出了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編審|羅   珩

編輯|朱   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