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30年,一位名叫李橫的南宋叛將,領着襄陽府和鄧、隨、郢州四處軍馬攻打德安城。德安位於湖北東北部,是金軍南下的必經之地,南宋朝廷想要保住半壁江山,德安不能失守。

宋朝的火箭

李橫叛軍斷定德安守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料想不日便可在城內慶祝勝利了。正當他們在城外囂張地叫罵之時,城內走出一隊人馬,兩人一組,抬着一個粗而長的竹筒,裏面裝火藥。只見後面一個人點燃火線,火藥燃放從槍管口噴射出火焰,好似一條條火龍,有的甚至噴出有數丈遠。衝在前面的叛軍被燒得鬼哭狼嚎。李橫哪見過這種陣勢,當時就傻了。他的士兵更是紛紛潰退,一直跑出很遠才緩過神來。

當時別說叛軍,就是宋朝的官軍也沒見過這種武器。因爲它是宋軍首次使用,發明者是一位叫陳規的文人。

陳規是山東人,年輕時喜歡讀兵書,好琢磨。史書記載他是明法科進士。所謂明法科主要考法令知識。可見陳規並非章句腐儒,而是一位崇尚實幹的人才。

陳規所處的年代正是兩宋之交,政局不穩,北方的一些強人,時而歸順,時而叛亂,經常騷擾宋朝的城池,百姓深受其害。陳規金榜題名之後,做了一名小小縣令。他因之前守衛德安城有功,被提拔爲德安知府。這樣陳規就有更大的權力,在德安施展他的才華。

德安周邊有溳水環繞,又有山嶺做屏障,易守難攻,但是受地勢所限,德安城小,周長只有3.5公里。城牆系土製,高約7.5米,城基厚10米,頂寬5米。出於安全考慮,陳規對德安城進行了一番改造。

改造後的德安城有大小城門八個,均設有門樓和甕城,甕城高約5米。城牆上有城堞1838個,每隔一定距離設置馬面,城角設有角樓用於瞭望觀察敵情。

宋軍的火器

城牆的東北角向內凹陷,這是陳規有意爲之。因爲德安東北地勢相對平坦,便於敵軍架設拋石機。陳規認爲如果城角過於突出,容易受到東側和北側的雙重打擊,反而更容易被破壞,因此他將城牆凹入。這樣一來,敵人如果想要用投石機攻擊城牆,必須向城池靠近,這就進入了城內投石機的射程。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儘管陳規將德安城設計得如此精巧,可叛將李橫也有辦法。他一方面運來大量的拋石機。據說當時的拋石機可以拋射近90公斤的石彈,能將地面砸出2米多深的彈坑。這要是砸在土製的城牆上,肯定是一砸就塌了。另一方面他還建造了木製長橋,這主要是爲了對付德安城外的護城河。

德安城危在旦夕。

陳規在城頭思索了很久,終於想出對策。他命人在城頭建設木棚,裏面用大木支撐,飛石砸下時破壞力大減,而且叮囑守城士兵,一定要多備木料,隨時毀壞隨時修復。此外,陳規也在城內架設拋石機,但用的是土彈,打出去後敵人無法回收,且重量更輕,飛得更遠,還能打死打傷敵軍投石手。

可是叛軍畢竟人多勢衆,雖然損失很大,仍然堅持攻城,毫無退意。這時陳規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殺手鐧——竹竿火槍。這種火槍由陳規發明,被認爲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有“現代管形火器鼻祖”之譽。李橫沒見過這種武器,被打得潰不成軍,不久就退了。

拋石車

後來陳規根據自己的實戰經驗撰寫了《守城錄》,這部書至今仍被認爲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之一。

儘管南宋初年陳規已經使用火器,可惜此後中國的火器技術沒有太大的發展。以致於清末時,中國士兵遇到洋人的洋槍洋炮,就像李橫的軍隊遇到陳規的竹竿火槍一樣,潰不成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