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資管新規的出臺對我國銀行業業務調整造成一定影響。對此,IMI學術委員、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衛東,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熊啓躍認爲,資管新規背景下銀行理財業務不斷轉型,高成本負債佔比提高,驅動銀行追求高收益資產,淨息差和利息收入改善,非息收入佔比持續上升,資金回表力度加大,資本壓力凸顯。資管新規的出臺對金融業產生了積極效應,促進金融業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金融機構更好地管控風險、促進金融市場提升風險定價效率;對全社會而言,資管新規的出臺對社會融資總量和結構產生影響,對銀行體系信貸需求增加,影子銀行功能面臨轉型。資管新規若要產生實效,還需配套相關政策跟進,應促進直接融資發展、優化銀行業務發展模式、引導影子銀行功能轉型。

以下是文章全文 :

爲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統一資管產品監管標準,2018年4月27日,人民銀行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稱“資管新規”)。資管新規是我國金融監管制度適應市場形勢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它的推出有利於防控金融風險、提高金融市場定價效率、促進金融業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1

資管新規下銀行業務的調整

資管新規對非標債權投資、產品淨值化管理、消除多層嵌套、統一槓杆水平、合理設置過渡期等條款進行修訂。我國從事資管業務的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從管理資產規模看,銀行在資管行業中處於核心地位,銀行資管產品主要由表內外理財產品構成,主要對接債券、股票、貨幣基金和非標準類債權等資產。在資管新規推出的背景下,銀行經營行爲發生了明顯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理財業務不斷轉型。第一,理財產品規模高增長態勢發生變化。截至2018年6月末,11家上市銀行理財產品餘額爲13.92萬億元,同比增速爲-0.8%。2009~2016年,銀行理財規模年化增長率高達48%。第二,理財產品短期化特徵發生變化。2018年1~5月,銀行新發行3個月以下理財數量佔新發行理財數量的43.5%,較2017年全年下降9.1個百分點。第三,保本理財佔比不斷下降。2018年5月,銀行發行非保本理財數量佔比升至79.0%,較2018年1月提升13.3個百分點。第四,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增速較快。2018年5月,銀行新發行淨值型理財產品191只,環比增長54%,同比增長111%。第五,理財收益率趨降。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降低無風險收益率。同時,資管新規對非標和期限錯配採取了更嚴格的監管措施,理財產品期限溢價和信用溢價不斷下降。2018年5月,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爲4.78%,較2018年1~4月平均值下降0.08個百分點。

二是高成本負債佔比提高,驅動銀行追求高收益資產。資管新規限制了銀行通過表外理財對接非標資產的資金運作鏈條,銀行需通過表內高成本負債對接理財產品增速下滑分流的資金。考慮到收益和投資方式的匹配,銀行體系使用的高成本負債主要包括結構性存款和大額及同業存單。截至2018年6月,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和同業存單餘額分別爲9.2萬億元和8.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6%和11.4%,同期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增速僅爲8.4%。高成本負債快速攀升,拉高了銀行負債成本。2018年上半年,21家上市銀行平均計息負債成本爲2.47%,較2017年下半年上升了0.18個百分點。計息負債成本上升倒逼銀行追求高收益資產,截至2018年6月底,26家A股上市銀行資產中貸款佔比爲52.04%,較上年同期上升1.7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銀行體系的證券投資佔比有所下降,2018年上半年,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六家銀行生息資產中證券投資的日均平均佔比爲19.0%,較上年同期下降4.9個百分點。證券投資佔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爲了匹配負債端的高成本,銀行減持收益較低的利率債和風險成本較高的低等級信用債,高等級信用債成爲銀行搶奪的優質資產,這一點可以從高等級信用債快速下降的到期收益率中得到印證,截至2018年6月末,5年期3A級公司債到期收益率爲4.71%,較3月末下降35個基點,較2017年末下降69個基點。

三是推升淨息差和利息收入改善,非息收入佔比持續上升的趨勢發生變化。資管新規使銀行加大了信貸投放力度,減少了低收益證券配置比例,再加上4月份的降準效應,2018年上半年,銀行業淨息差明顯改善。2018年第二季度,我國銀行業淨息差爲2.12%,環比上升4個基點,同比上升7個基點。淨息差改善對利息淨收入增長產生了重要的支撐作用,2018年上半年,26家A股上市銀行共實現利息淨收入14246.15億元,同比增長6.4%。近年來,銀行業非利息收入佔比呈持續上升趨勢,從2011年第四季度的19.3%升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26.6%,與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不無關係,理財業務主要產生管理費收入,計入銀行非利息收入中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受資管新規影響,2018年上半年,銀行業理財管理費收入明顯下降,這導致非息收入佔比明顯下降。2018年第二季度,銀行業非息收入佔比爲23.92%,環比下降0.56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92個百分點。

四是資金回表力度加大,資本壓力凸顯。資管新規加大了非標融資的監管力度,使相關融資方式迴歸銀行表內,銀行體系提供資金支持的資本佔用明顯上升。截至2018年6月底,11家A股上市銀行的表內外風險暴露規模合計爲148.84萬億元,其中表外風險暴露爲12.2萬億元,佔比爲8.2%,該比例較2017年同期下降0.23個百分點,較2016年同期下降了0.49個百分點。資管新規回表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存量表外理財對接的非標資產由於不滿足期限匹配等監管要求,需要銀行通過表內資金對接,如貸款、購買信用債等;二是銀行表內應收款投資等科目通過嵌套對接非標資產,在原來未穿透情況下,這些非標資產的風險權重一般爲20%或25%,資管新規推出後,表內資金對接的非標資產被穿透,將根據風險本質計算風險權重,有些資產的風險權重高於20%或25%;三是滿足市場需求的新增資金面臨回表,資管新規抑制了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等銀行表外渠道向市場提供資金的方式,新增資金需求將更多地通過資本佔用更高的信貸資金滿足,進一步加大了銀行的資本需求。截至2017年末,銀行表外理財對接非標資產規模爲4.8萬億元,表內資產對接非標規模在15萬億~20萬億元(不考慮重複計算),考慮到過渡期到期時表外理財對接的存量非標規模已不大,部分表內資金對接資產前期已被穿透等因素,前兩種機制產生的效應整體有限。相比較而言,第三種機制產生的影響較大且會持續發生,它是資管新規回表效應的主渠道。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我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爲13.57%,環比下降0.07個百分點,資本補充壓力不斷顯現。

2

資管新規產生的影響

對金融業產生積極效應

一是促進金融業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資管新規加強了非標業務監管,壓縮了金融機構通過非標通道向“兩高一剩”、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限制性行業和客戶的資金供給,對優化金融資金投向、提升金融資產配置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資管新規通過壓降非標業務,有利於減少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嵌套環節、降低多層嵌套帶來的渠道成本,對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揮了積極效果。

二是促進金融機構更好地管控風險。資管新規使影子銀行融資回表,減少了資金運行的“灰色地帶”,使資本充足率能夠更加全面真實地反映銀行實際承擔的風險,顯著提升了槓桿管理效率。資管新規強化了期限匹配的管理,緩解了理財產品資金池借短放長的錯配壓力,有利於降低流動性風險。另外,資管新規鼓勵金融機構成立子公司管理資管業務,資管子公司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管控風險,並實現風險隔離。截至2018年6月底,8家銀行發佈成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的公告,註冊資本在20億~80億元。

三是促進金融市場提升風險定價效率。資管新規發佈前,理財市場存在實質上的剛性兌付,剛性兌付抬升了市場無風險收益率,抑制了信用溢價在金融市場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資管新規打破了剛性兌付,可以促進金融市場風險定價效率的提升。2018年以來,債券市場信用溢價顯著提升。截至2018年6月底,5年期AAA級公司債與5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的信用溢價爲1.36%,較2017年底下降了0.2個百分點;而5年期AA+級公司債和AA級公司債與5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的信用溢價分別爲1.81%和2.35%,分別較2017年底上升0.02個百分點和0.29個百分點。

資管新規的社會影響

其一,對社會融資總量和結構的影響。從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的9個月中,社會融資規模僅2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2018年3月、5月和6月的下滑幅度超過20個百分點。從融資結構看,2018年1~7月,社會融資規模累計10.05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佔比高達93.6%;新增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承兌匯票佔比分別僅爲-8.4%、-8.3%和-5.1%,呈大幅收縮態勢。資管新規造成的融資結構變化,加劇了部分經濟主體資金的緊張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債券、信貸等市場。2018年1~月,共有26只債券發生違約,合計金額270.1億元,違約金額較上年同期增長63.4%。2018年6月底,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爲1.86%,較年初增加0.11個百分點,但26家A股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由年初的1.59%降至6月末的1.55%,反映出未上市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惡化較快,而中小銀行客戶往往也是非標資產服務的主要客戶。銀行信貸不可能承接所有非標業務萎縮產生的資金需求,資管新規產生的融資“陣痛”是能夠預期的。相較於繼續通過非標業務投放低效率、多層嵌套的高成本資金,短期融資“陣痛”換來的是長期融資結構的優化與改善,這對於促進市場出清、降低金融槓桿、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其二,對銀行體系信貸需求增加。在資管新規實施後,實體經濟對銀行信貸的依賴度明顯加大,銀行體系的存貸款業務佔比穩步提升。爲維持經濟保持合理增速,信貸資金應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銀行業補充資本的壓力將加大。

其三,影子銀行功能面臨轉型。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將影子銀行發揮的經濟功能分爲五類:管理存在擠兌風險的公募投資產品,如貨幣市場基金、固定收益基金等;依靠短期市場批發融資投放信貸,如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爲依靠短期資金或代客資金的市場經營活動提供中介服務,如證券公司、經紀公司等;促進信用創造功能,如信用保險公司,金融擔保公司,債券保險商;爲證券化產品提供信用中介服務。從2016年FSB數據來看,我國狹義影子銀行規模爲70114億美元,列全球第二位。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功能佔比分別爲76.3%、2.1%、3.5%、0%和18.0%。與全球29個國家平均水平相比,我國影子銀行發揮第一功能和第五功能的規模佔比較高,而在第二、第三、第四項功能方面低於全球平均水平。資管新規推出後,我國影子銀行第一功能相關業務面臨轉型,影子銀行體系的功能發揮分佈會出現新變化,這對於實體經濟的運行和金融體系的穩定將產生新的影響。

3

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發展的建議 資管新規的發佈是我國金融監管制度適應新的市場發展環境所進行的完善,有利於推動我國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要推動資管新規產生實效,還需要相關配套政策跟進。

一是促進直接融資發展。股票和債券一級市場融資功能須得到充分發揮。近年來,我國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被解讀爲對股票和債券一級市場融資功能不足的補充。當前,資本市場應更充分地發揮融資功能,撫平資管新規產生的融資“陣痛”。然而,現實情況是,由於自身發展不充分及配套的評級機制不完善,債券市場爲低等級客戶提供融資的能力相對不足;股票市場融資功能易受到二級市場波動的影響,發揮並不穩定。

未來要切實提升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佔比,通過股票、債券融資緩釋資管新規實施後資金回表壓力。綜合運用宏觀調控和相應監管措施,創造穩定的資本市場運行環境,營造和諧的二級市場投資氛圍,爲融資功能的發揮創造有利條件。推動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等業務發展,打造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有真實經濟活動支撐的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設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加。

二是優化銀行業務發展模式。銀行要平衡好去槓桿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關係。要逐漸摒棄業務發展簡單追求規模的情結,強化經營效率的考覈。積極開展資產證券化、信貸轉讓等業務存量調整方式。監管機構可考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較爲嚴格的風險加權資產監管要求(如內評法和標準法的最低比例限制等),降低銀行體系風險密度,促進銀行輕型化發展。銀行應妥善選擇資本補充工具,提高融資效率。

三是要引導影子銀行功能轉型。要逐步降低影子銀行對銀行體系功能的依賴,引導公募基金對接部分非標資產。推動財務公司、租賃公司、證券公司和經紀公司在影子銀行的第二功能和第三功能中的作用。推動影子銀行監管的轉型,進一步強化行爲監管和功能監管。影子銀行業務創新要圍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宗旨,要防止打着金融創新名義的監管套利行爲,防止這類業務的無序發展。

編輯  白若雲 馮源 何子晴

來源  中國金融

審校  田雯

監製  朱霜霜

點擊查看近期熱文

上海市副市長吳清:抓住進博會機遇,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

陳雨露:理解金融業改革進程的4個維度

塗永紅: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形成新的金融國際合作機制(中英對照)

吳曉求: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及與金融的關係

肖耿:打造“易進易出”的資本市場,培育更多更好獨角獸企業

歡迎加入羣聊

爲了增進與粉絲們的互動,IMI財經觀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羣,歡迎大家參與。

入羣方法:加羣主爲微信好友(微信號:imi605),添加時備註個人姓名(實名認證)、單位、職務等信息,經羣主審覈後,即可被拉進羣。

歡迎讀者朋友多多留言與我們交流互動,留言可換獎品:每月累積留言點贊數最多的讀者將得到我們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關於我們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成立於2009年12月20日,是專注於貨幣金融理論、政策與戰略研究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機構和新型專業智庫。研究所聘請了來自國內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門或金融機構的90餘位著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委員、學術委員和國際委員,80餘位中青年專家擔任研究員。

研究所長期聚焦國際金融、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金融科技、財富管理、金融監管、地方金融等領域,定期舉辦高層次系列論壇或講座,形成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金融機構國際化報告》《中國財富管理報告》《金融科技二十講》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學術和政策影響力的產品。

2016年,研究所入圍《中國智庫大數據報告》影響力榜單列高校智庫第4位,並在“中國經濟類研究機構市場價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國際貨幣網:www.imi.org.cn

微信號:IMI財經觀察

(點擊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理事單位申請、

學術研究和會議合作

聯繫方式:  

010-62516755 

[email protected]

只分享最有價值的財經視點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