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頷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即王勃解釋了自己爲何會對好友的遠去而感到無限離情別意,原因便是王勃與杜少府同是在宦海中浮沉的人。由此可見,王勃是在長安送別好友杜少府前往蜀州任職,並且是長時間的注目遠望,但無奈距離越來越遠,只能看到一路風塵煙靄蒼茫無際。

雖然這樣說可能不合適,但是離別對於我們來說,那就是家常便飯。並且隨着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們也越能體會到南朝著名文學家江淹,在《別賦》中所說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縱觀我國古典詩詞史,離別亦是其中最爲永恆的一大主題。如李白與孟浩然離別,寫下了名篇《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是一首送別詩的不世經典。它出自我國“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之手,是王勃爲送別杜少府去蜀州(今四川崇州)任職時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至於王勃這首送別詩的內容,主要是高度概括了友情的深厚,及不以江山阻隔而轉移的一腔真情。本來如果是寫離別的詩,一般多少會有點感傷的意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但王勃的這首詩,卻以勸勉、叮嚀朋友爲主,同時也吐露了自己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可以說是溫暖了世人千年。即使在今天,我相信也有很多人,爲王勃的這句詩而感動,也爲自己能夠擁有一個知己般的朋友而感到幸福。雖然這首詩僅用了四十個字,但是文情跌宕,情真意切,歷來被認爲是送別詩的不世經典。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即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着長安城,遠遠望去,卻見四川一帶的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需要注意的是,“城闕”本意城樓,這裏代指唐代帝都長安。而“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因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爲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而得名。
至於“五津”,原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裏泛指蜀州。由此可見,王勃是在長安送別好友杜少府前往蜀州任職,並且是長時間的注目遠望,但無奈距離越來越遠,只能看到一路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雖然王勃在開篇並沒有正面寫情,但是一字一句,已經能夠顯現出王勃對好友的一片深情。
頷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即王勃解釋了自己爲何會對好友的遠去而感到無限離情別意,原因便是王勃與杜少府同是在宦海中浮沉的人。所謂“一入宦海,身不由己”,無形中又徒添一重愁緒。不過王勃緊接着就在頸聯中,以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說出了這句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就是隻要這世間還有你這個知己,縱然相隔天涯,那也如同是近鄰。
很顯然,王勃所抒寫出的友情是深厚而永恆的,兩人也必然是相互牽掛和惦念的。而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在四海之內能夠擁有這樣一個知己,那麼內心該多麼的溫暖啊。最後,尾聯“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既是王勃對好友的勸慰,也是詩人自己的情感流露,即我們在岔路口分別的時候,就不要再想那些兒女之情般揮淚告別了。
綜上所述,王勃是無限別意,卻不見愁語。它所描繪出來的那種“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可謂是將人的友情昇華到了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正如《詩境淺說》載:“一氣貫注,如娓娓清談,極行雲流水之妙”。總的來說,王勃這首成名作:用一腔真情,溫暖世人千年。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