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赤峯市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鎮,伴着“噼、噼、噼……”響聲,經常能看到堆放着很多笤帚苗的農家小院內,三五個人捆綁着笤帚,呈現一片忙碌有序的景象。

仔細編織笤帚。

十三敖包鎮種植笤帚苗已有70多年的歷史。笤帚苗生長期約90天左右,對土壤要求也不高,苗可以綁笤帚,籽和秸稈可以做飼料,種植簡單。因此,這裏成爲全國最知名的笤帚苗生產基地,中國笤帚苗之鄉……

笤帚苗種植基地。

孫樹纔是笤帚苗經紀人,有自己的300 畝笤帚苗種植基地和笤帚製品加工廠。1998年,32歲的孫樹才建起了廠,走上了創業路。“那時談什麼品種啊,只有大小兩種笤帚,十幾個工人年生產笤帚量只有五萬把。”今年50歲的孫樹才邊說邊走,把我們領進了熱鬧非凡的生產車間。車間裏的村民李桂花說:“在家門口一年能掙3萬多元,還能與村裏的姐妹們在一起有說有笑。”

孫樹才指導員工。

通過皮帶輪裝笤帚苗。

“現在有30多個品種,年產量達到了60萬把。在機械生產製品滿天飛的時代,純手工綁制的工藝笤帚倍受歡迎。”孫樹才話語中略顯自豪。

製作笤帚苗工藝品。

十三敖包鎮像孫樹才這樣種植經營笤帚苗的人還有100多個。專門從事笤帚苗加工人數1萬餘人。

員工們查看網上訂單。

產品運往廣州。

2014年以來,全旗已有超過1萬名貧困人口直接或間接參與笤帚苗產業發展,其中6000多人實現了穩定脫貧。該旗已成爲國內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笤帚苗生產基地。

笤帚苗產業園區展覽館內展示100多個花樣品種。

來源:影像內蒙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