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李雲龍不去抗美援朝,原因很簡單,並非是他後來就不重要了,也不是什麼怕這怕那,而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老話說,“國有利器,不示於人。後來孔捷的團長被擼了,換李雲龍上,接替李雲龍新一團的是丁偉,最終一戰全殲山崎大隊,爲孔捷和獨立團甩掉了“發麪團”的帽子,從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李雲龍比丁偉和孔捷兩人都強。

作爲三個鐵戰友的李雲龍、丁偉、孔捷,應該說李雲龍的力壓丁偉和孔捷的,在前面就講到,獨立團的團長先是孔捷,但卻被日本特種大隊打成了“發麪團”。
後來孔捷的團長被擼了,換李雲龍上,接替李雲龍新一團的是丁偉,最終一戰全殲山崎大隊,爲孔捷和獨立團甩掉了“發麪團”的帽子,從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李雲龍比丁偉和孔捷兩人都強。
後來在解放戰爭中,李雲龍當了師長,他的那個師被視爲主力中的主力,可見戰鬥力之強悍。按照抗美援朝的選擇標準,從各個野戰軍抽調一部分主力參加抗美援朝。
李雲龍帶個軍是完全可以勝任的,而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中,都沒有選擇讓李雲龍去抗美援朝,這就很令人不好理解了。
關於這個問題有許多種不同的解釋,有的說是抗美援朝是一場很現代化的戰爭,跟抗日和解放戰爭不同,李雲龍不接觸現代化戰爭,是爲了劇情發展的需要。
因爲他一些固化的觀點和認識,在後面跟丁偉等形成了碰撞,反映了當時我軍的一個變化。
其次就是李雲龍不太聽指揮,一個師長去當突擊隊長,這種事只有他幹得出來。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想李雲龍犧牲了,老領導的愛護,因爲畢竟他曾經差點戰死了,這樣的人應該得保護。
不過這些說法仔細推敲,都站不住腳,那麼李雲龍不去抗美援朝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在劇中就已經透露出來了,李雲龍是1949年10月傷好回到部隊的,當時他原先的副團長邢志國和參謀長張大彪,都已經在金門戰役中犧牲了。
後來在學院學習,李雲龍主攻的是兩棲登陸作戰,而他代理了軍長,是駐守在福州軍區的。
從李雲龍當時的駐地和作戰學習方向來看,這一切都是在做一個準備。
那麼準備的是什麼呢?結合歷史來看,在1950年的中國,除了抗美援朝這件大事,還有沿海部隊,正在準備攻臺這個神祕的大事。
一旦戰鬥打響,李雲龍肯定是我軍的第一把尖刀。
所以李雲龍不去抗美援朝,原因很簡單,並非是他後來就不重要了,也不是什麼怕這怕那,而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老話說,“國有利器,不示於人。君子藏器,待時而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