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育出來的小孩子一般來說是比較聽話,孝順懂禮儀的乖孩子,而外國家庭他們更多的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他們要求孩子在18歲成人之後就要獨立生活。這種文化的差異性也導致了在教育孩子方面產生不同的思想理念。

那麼中國式的育兒理念到底有沒有值得我們反思的呢?顯而易見,中國式育兒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的,那麼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

首先,家長對孩子太吝嗇誇獎

有的家長覺得在孩子面前需要樹立自己的威嚴,如果太寵溺孩子以後就不好管教了。其實孩子是需要通過身邊的親人來獲取自信心的。否則等到孩子大一點之後,就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覺得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夠好所以爸媽不喜歡我了。

那麼真的是因爲孩子做的不夠好嗎?還是因爲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我們一直否認孩子的行爲,不表揚激勵孩子,孩子的行爲長期得不到認可,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的。

其次,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做對比

有這樣一種說法叫“別人家的孩子”。字如其意就是指永遠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是好的,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秀。

我們的家長經常會說一些比較的的話術:“你看隔壁家的九九都得了滿分,你咋才得99分呢?”99分真的很低嗎?他想得到的是你的表揚沒想到卻捱了一通批。這樣的做法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最後,父母喜歡推卸責任

時常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家長在面對孩子摔倒時總是說“這個地面太不平了,讓我家寶寶都摔倒了,我們跺它幾腳吧。”這時有的孩子就會哈哈大笑起來。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家長還會通過這樣的玩笑話來哄好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爲不是自己的原因導致的,而是先去埋怨別人,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是很難有什麼大出息的。

這些教育理念雖然很值得我們去反思,但是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去做呢?

第一:學會及時誇獎孩子

父母都是愛之深,責之切。孩子有做的好的行爲時要及時給予表揚,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還可以培養自理能力。孩子在一定年齡段有很強的表現欲,這個時候我們要多給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從而提升存在感。

第二:多關注自己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天賦表現在不同的領域。所以不要去比較孩子之間的優異程度,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很棒。樹立一種縱向對比理念,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

第三:先從自己找原因

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出現問題,都要先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把責任全部推卸給別人。這樣的話,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就會不斷地找各種藉口來給自己解圍。

作爲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耐心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在今後生活中怎麼做?這樣做的話孩子自身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同時也會產生責任感。

中國式育兒雖然有很多長處,但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找到適合自己寶寶的教育方法,找到合適的方式才能教育出一個積極健康陽光的寶寶。

你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分享經驗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