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有心還是無意,我們在生活中都不知不覺地做出一個又一個關於財產的重要決策。

普通又獨特的一天

每個月10日是我最開心的日子——發工資的日子。郵箱裏查閱人力資源部門發來的工資明細,扣掉五險一金,扣繳個人所得稅,實發工資25974元。打開工資卡銀行的手機銀行,看到工資已經到賬。1年前爲買車設置了基金定投,選擇了平衡型基金,定投時間設置爲發工資的當天,系統提示已經自動定投3500元。

3年前,老家所在的三線城市房地產開始升值,在大城市買房短期內不現實,和家人商量後決定先在老家買套房子,用工作幾年來的積蓄加上父母的支持交了首付,從此成了“房奴”,每個月5000元房貸成爲固定開支,這筆錢要從工資卡中預留出來。

在工作的城市租房生活,月底租住的房子要交下個季度的房租了,9000元房租需要預留出來,把工資卡中的這筆錢先放進餘額寶中。

手機銀行提醒,23日是信用卡的還款日。查一查上個月的賬單,消費了1.2萬元,盤算了一下,一次還款比較喫力,動動手選擇了分6期還款,雖然要多花一些手續費,但是可以分散還款的壓力。

“叮”,某保險公司發來了一條手機短信:給父母買的重疾險保單這個月需要交費了,提醒我交費的銀行卡要有足夠的餘額。

“叮”又一條短信提醒,是互聯網平臺提醒我:爲自己購買的1年期重大疾病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下個月到期,爲了讓保障連續無空檔,提醒我及時到平臺重新辦理續保。前年,我去探望過一位患重病的朋友,看到幾十萬元的醫療費用給朋友家庭帶來的壓力、給家人造成的困擾,我選擇爲自己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險,今年還要繼續投保。

15∶00股市收市前,我查了查股票交易App,持有的兩隻股票一隻跌了1個點,另一隻漲了3個點,今天股票賺了2000元,晚上約朋友去聚餐,手機提前預約了座位,團購有活動還有優惠。

趕去和朋友聚餐的地鐵上,微信朋友圈裏看到最要好的同學10月要參加騰格里大漠的徒步,正在衆籌費用。他一直堅持自我突破、自我探索的激情感染了我,這次不能一起同行,在衆籌平臺爲他助力520元,借他的眼和心感受大漠。

和朋友見面,說起了各自的近況,我報名參加了線上課程,給自己充充電;她打算辭職創業,和幾個朋友一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暢聊一番,我很看好他們的前景,想參股一起創業,朋友很歡迎,但也誠懇地提醒我創業有風險,入股需謹慎。

普通又獨特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盤算一下,這個月的工資分配下來已經所剩無幾,還好有信用卡和支付寶可以週轉。

這樣的一天你是否似曾相識?這裏的“我”,就是千千萬萬個你某一時刻的縮影。你我都在生活中的不知不覺間做出了一個又一個關於財產的重要決策。你我的生活與財產的決策息息相關,奇怪的是,父母會教給我們很多知識和道理,卻很少教我們如何打理財產,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從來沒有一門課告訴我們理財是什麼、怎麼理財。沒有人教我們並不等於不需要去面對理財問題,生活自會教育你我。我們從文化中繼承了最樸素的勤儉持家觀念,從拿到第一份工資時就在實踐中學習,懵懵懂懂、磕磕絆絆,走過彎路、掉過坑,緩慢進步。

瑣碎背後的理財邏輯

上述看似普通的生活瑣碎,背後其實蘊含着豐富、深厚的理財邏輯。

  • 理財目標,以終爲始

人們理財的目的是爲了實現幸福的人生,而人的幸福感則來自於需求目標的實現。目標的實現都需要財產的支撐。人生的美好目標又可以按照生命週期具象爲收入穩定有增長,衣食無憂有愛好,有房有車有存款,婚姻幸福有感情,子女教育有發展,父母贍養有餘力,生老病死有保險,退休養老有品質,生前身後留財產。目標之間環環相扣,互相成就,互相制約。

  • 家庭財務,望聞問切

種類多元,結構複雜的財產在持有、管理、使用、收益中變化更多,要清晰掌握個人的財產真相,家庭財務分析是基本功。

家庭所有種類的財富都用貨幣量化,收入、支出、資產、負債分門別類。收入反映家庭創造財富的方式,是主要依靠個人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創造收入,還是用錢賺錢;支出決定着各項生活目標的實現和生活的品質;資產反映家庭財富的成長性、安全性;負債反映家庭的風險現狀、信用情況。收入-支出=結餘,資產-負債=淨資產。量化的財務數據幫助我們撥開表象,看透自己真實的財產情況,通過跟蹤長期數據能反映自己家庭財富的變化趨勢,這都爲重要的財務決策提供了依據。

  • 理財工具,風險收益平衡決策

理財工具琳琅滿目且快速更新。股票、基金、債券、信託、私募、外匯、P2P,銀行理財、保險、黃金……每一種又按照分類標準的不同分爲若干細目。一個人要透徹地瞭解所有理財工具已經變得不可能,如何選擇合適的理財工具來實現我們的目標?這時需要找到一個尺子來測量形形色色的理財工具。尺子的刻度有3個維度:收益性、風險性和流動性。人生所處的階段不同,針對的目標不同,選擇理財工具時看中的維度也不同。多種工具組合應用,風險分散,收益平穩,期限錯落有致,就是資產配置。

  • 宏觀環境,應勢而動

現代社會再也不是自給自足、自成循環的農耕時代了,世界都成爲地球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而且互相影響的速度越來越快。中美貿易戰僵持對峙,印度人民的收入會下降;阿拉伯地區戰爭不斷,影響着全球的科技創新。英國的一家公司上市了,造就中國數位億萬富翁;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上升了,拖垮美國的數家企業。一個特區劃定了,動搖萬千家庭的婚姻;一部法律調整了,所有公司的保險產品重新設計。一對企業家夫妻離婚了,數千萬股民的錢瞬間蒸發;一個犯罪案件發生了,所有人都不能使用某款打車軟件。

我們和我們的財產是這千絲萬縷關係網中的一個個節點,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名人,甚至一個普通人都會牽動你我,“兩耳不聞窗外事”已經不可能,置身事外也不再現實。我們需要跟隨宏觀環境的脈動順勢做出調整,沒有完美的財富安排,只有踏準節奏的選擇。

改革開放的40年,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我們飢餓着,渴望財富;現在我們富足了,財富卻成爲不安全感的源頭。理財這件事變得越來越難自己動手了,理財思維已經趕不上你的財富增長,就像快節奏的生活讓靈魂趕不上你的腳步。

財富如水流轉,不停不慢,你樸素的理財思維要快步趕上財富的節奏,或許你可以借用別人的大腦來實現自己的財富目標,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是主動追求進步,還是讓財富倒逼你進步,請做出你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