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懷有這種理財思維的人,其負債會隨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從而導致支出的增加,並且很少有結餘,以至於沒有過多的結餘資金進行真正的投資,資產匱乏,最終沒有投資收益或很少。持有這種理財思維的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前的生活質量,但是會使得投資的資產規模不斷擴大,投資收益越來越高,最終在某個時刻達到投資收益能夠覆蓋家庭的各項支出,最終實現財務自由,提前退休、周遊世界都將不再是夢想。

不同思維模式下,可能導致人的決策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理財同樣如此。窮人思維下,收入流向了消費支出,即便掙再多的錢,也只是流向了更高的消費支出。而具有富人思維的人,其收入更多流向了投資,讓錢賺更多的錢。

理財的本質

對於理財是什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直沒有人給出一個清晰、準確、正確的定義。如果我們對理財這個概念沒有準確、正確的定義,就無法準確、正確地繼續思考下去。由此產生的連鎖反應是:對於理財的思考範圍模糊導致理財選擇依據缺失,進而導致理財行動錯誤……最終影響整個生活。

​理財是對個人或家庭所處財富階段的現金流進行管理,既考慮當下的階段,又兼顧長遠的發展目標,順應宏觀環境的機會和風險,針對自身的具體情況,落實在收益與風險之間的權衡決策。

舉一個例子來理解這個定義。

假設投資種植兩個品種的農作物。一種是優質的水稻,未來結出的水稻價格高,但是種植難度高,容易死,而且生長週期特別長;另一種是普通的小麥,非常容易成活,長速快,但賣不上價。我們用優質水稻來形容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用普通小麥來形容風險低、收益低的金融產品。那麼你會選擇種水稻還是種小麥?如果全部種水稻,有可能賺得很多,但也有可能全部死掉;如果全種小麥,不容易死,但賺得很少。也會有人說:“能不能兩樣都種?”那就會出現4 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水稻活了小麥也活了。這時你是賺錢的。

第二種情況:水稻活了,小麥死了。賺得多的品種活了,賺得少的品種死了,這樣的情況下一般也是賺錢的,只不過會比第一種賺得少點。如果所有人種的小麥都死了,喫麪粉的人沒喫的,就需要買水稻,會促使水稻的價格上漲。

第三種情況:水稻死了,小麥活了。這時不敢說一定會賺錢,但是損失不會特別大。如果種植的小麥比例夠大,就不會虧本。同時,如果所有人種植的水稻都死了,小麥的價格也會有所上漲。

第四種情況:水稻也死了,小麥也死了。這時很可能是出現了自然災害等情況,是一種不可控的因素,這種情況只有用農業保險來解決。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會發現,單獨種植一種作物不如分散種植兩種,雖然賺到的錢可能會少一些,但虧本的風險也大大降低。同樣,金融產品中,風險高和風險低的品種也可以這樣購買。其實這就是一種最簡單的資產配置。站在家庭理財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種配置,把不同的錢配置在不同的產品裏,這樣的好處非常多。

第一,可以防控風險。我們把人生中不能賠的錢,比如孩子上學的錢、自己未來養老的錢,全部購買絕對安全的品種,這樣就守住了風險的底線。

第二,可以擴大人生幸福的可能性。把用於高品質消費的錢投資於高風險的產品,一旦賺了錢,生活品質就會錦上添花;如果沒有賺錢,也不會餓肚子。

第三,高風險和低風險的產品之間往往存在負相關的關係。水稻死了,小麥的價格就會漲;小麥死了,水稻的價格就會漲,這兩者之間是負相關關係。現實投資中,高風險產品的收益降低,低風險產品的收益往往就會增加;低風險產品收益降低了,往往就意味着高風險產品會帶來更好的收益。一個家庭,只有敢於投資高風險的產品,才能帶來更多收益的可能性,纔有可能給這個家庭創造更多幸福。

真正高收益的金融產品,往往投資週期較長,而且有一定的風險性。我們只能藉助長期用不到的、能夠承受一定風險的錢去博取高收益。具體的金額要根據每個家庭的財富情況、這筆錢的使用期限,以及風險承受力等因素來決定。

窮人思維還是富人思維

理財思維的另一個層面要向內看。由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系列圖書中提出的窮人思維、中產階層思維和富人思維,概括介紹了理財思維的差異對個人財富和個人生活的影響。

  • 窮人思維

存在這種思維的人,不一定是沒有錢的人,這裏說的是一種思維。這種思維的具體邏輯是什麼呢?窮人思維的核心表現是:掙多少,花多少,沒有結餘,沒有投資。

懷有這種理財思維的人,無論收入是低還是高,都會消費掉,永遠也不會有結餘。這類人沒有積蓄,也不會存錢,一旦遇到財務變故,比如收入發生波動,或者發生意外或疾病需要大額支出,財務馬上會陷入困境。

  • 中產階層思維

存在這種思維的人的理財邏輯是什麼呢?中產階層思維的核心表現是:收入高,負債高,支出也高,結餘很少,真正用於投資的資金很少或者沒有。懷有這種理財思維的人,其負債會隨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從而導致支出的增加,並且很少有結餘,以至於沒有過多的結餘資金進行真正的投資,資產匱乏,最終沒有投資收益或很少。

這類人的家庭資產大部分是由借債購買而形成的,所以一旦收入發生變動或者遇到意外、疾病等突發大額支出,不僅日常支出會發生問題,債務的壓力也很可能會成爲壓垮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更別談財務自由。

  • 富人思維

存在這種思維的人,即使現在還沒有成爲佼佼者,未來也一定會脫穎而出。富人思維的核心表現是:收入進入家庭,首先考慮的是投資,然後再根據投資目標需要的資金額,對收入、支出進行調整,保證結餘資金滿足投資需求。持有這種理財思維的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前的生活質量,但是會使得投資的資產規模不斷擴大,投資收益越來越高,最終在某個時刻達到投資收益能夠覆蓋家庭的各項支出,最終實現財務自由,提前退休、周遊世界都將不再是夢想。

通過對以上3 種思維的研究不難發現,窮人、中產階層和富人的資金流動是不同的。窮人的收入直接流向了消費支出,中產階層的收入會先流向負債,富人的收入則先流向投資。雖然窮人和中產階層出於生活所迫,不得不把錢用於消費支出,但是如果他們不具備富人的思想,就會陷入掙錢就花的死循環,即使收入提高了還是會把錢放到更高的消費中去。然而,很多富人在財富初期就放棄高消費,而是把錢放在投資中,讓錢去幫他生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