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厲害了!福建推薦這些縣(區、鎮)參評“國字號”藝術之鄉,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鄉?

按照開展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命名工作通知的要求,省文化廳對全省各設區市推薦上送的2017—2019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材料進行審覈,並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推薦,今年6月公示了評審結果。福建省推薦單位名單爲:泉州石獅市蚶江鎮申報的燈謎之鄉;南平松溪縣申報的版畫之鄉;漳州雲霄縣申報的書法之鄉。

是不是沒有發現你的家鄉?

不過,好消息來啦!

昨天,福建又補充了4家參評,

正在公示↓↓↓

按照《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命名工作的補充通知》的要求,省文化和旅遊廳對全省各設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推薦上送的2017—2019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材料進行審覈,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推薦,並將4家補充單位名單予以公示。分別是:

莆田市仙遊縣申報的

莆仙戲之鄉

福州市長樂區申報的

閩劇之鄉

寧德市蕉城區霍童鎮申報的

霍童線獅之鄉

三明市永安市槐南鎮申報的

安貞旌鼓之鄉

公示時間:2018年11月5日至11日。如有異議,請以書面方式向省文化和旅遊廳社文(非遺)處、省文化和旅遊廳紀委反映,並提供必要的證據材料,以便覈實查證。提出異議者須提供本人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繫電話等有效聯繫方式,以便覈查。凡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異議不予受理。

聯繫方式如下——

電話:0591-87118137、87118165

通訊地址:福州市白馬中路25號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福建這些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種類:

蚶江燈謎

蚶江的燈謎活動,在明清兩代即相當活躍。每當春節、元宵、中秋等佳節時,“明燈懸謎於通衢,農夫漁民、商人學界都甚愛好,爭先猜射”。光緒八年,創建“談虎樓”謎社,製作了不少物謎、啞謎、畫謎,謎文改用白話體,且用方言俗語入謎,引得里人婦孺亦爭先競猜,並開始與臺灣、新加坡、廈門等地進行謎藝交流。1978年成立蚶江燈謎組,1988年石獅建市後,更名爲蚶江僑鄉謎社,並在香港設立分社,1983、1989年先後舉辦二屆“威震謎壇,風播海外”的蚶江僑鄉謎會,2001年1月被海內外燈謎界推選爲“二十世紀十大謎社”。

松溪版畫

松溪,是福建北部一個頗具特色的山區縣,至今已有1758年曆史。松溪版畫是福建松溪傳統的手工藝品。松溪縣地處閩北邊陲, 有着較爲豐富的文化歷史底蘊和積澱。松溪版畫傳承了宋代建本雕刻的遺風,長刀短筆、圓刀頓首,激昂揮灑,哀怨委婉,是松溪獨特的文化名片。近年來,松溪的文化工作以松溪版畫院和民間版畫協會爲陣地,狠抓民間版畫藝術的繼承和挖掘工作,開創民間版畫工作新局面,推進松溪民間藝術的繁榮發展。松溪縣民間版面已成爲該縣民間藝術一顆璀璨的明珠,具有濃郁的鄉土芬芳和時代氣息的地方特色。

雲霄書法

雲霄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海岸線長48公里。漳江流經縣境,上游建有峯頭水庫和向東渠配套。名勝古蹟和紀念地有尖峯夏商貝丘遺址、圓嶺商周印紋陶文化遺址、仙人峯、青崎巖畫、雲山書院、漳州故城等。

雲霄是漳州文明的發祥地,素有“開漳聖地”之稱謂。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風鼎盛,湧現了一批國家級、省級書法家、美術家協會會員,創作了一批文質兼美的優秀書畫作品。

莆仙戲

莆仙戲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源於唐,成於宋,盛於明清,被譽爲宋元南戲的“活化石”。據統計,莆仙戲現存傳統劇目5000多個,約佔全國各劇種傳統劇目總和的三分之一。

莆仙戲,因形成於興化地區(今莆田、仙遊),用興化方言演唱,故俗稱“興化戲”。 1952年經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更名莆仙戲  。它流行於莆田、仙遊兩縣、惠安縣北部及福建南部興化話流行的地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閩劇

閩劇又稱福州戲,福建地方戲曲之一。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唸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閩中、閩東、閩北地區,並傳播到臺灣和東南亞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戲與清初的平講戲、江湖戲,在清末(光緒至宣統年間)融合而成的多聲腔劇種,俗稱“前三合響”,雅稱“榕腔”或“閩腔”。

2006年5月20日,由福州閩劇院申報的“福州閩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霍童線獅

霍童線獅是一種傳統民俗文化,通過絲線控制獅子的動作和表情的一種藝術方式。線獅主要通過頭索、尾索及腮索拉動,使表演臺上的線獅坐立、蹲臥、擺首等,還能含球、吐球,加上燈光變幻、吐雲噴火、打擊樂強弱等配合。大的線獅重40多斤,小的線獅也有20多斤。

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安貞旌鼓

永安市槐南鄉南山村安貞旌鼓源於宋代初年,最初是作戰時的戰鼓,當進攻時,擂打旌鼓,用來鼓舞士氣,也用於歡迎凱旋的將士,隨後也在慶祝打仗勝利的宴會使用,加以助興。隨着歷史發展,旌鼓文化不斷衍化發展,在每年的春節、元宵節期間,組織全村人員列隊繞村敲打旌鼓,以示驅邪和祈禱神靈的保佑,祝福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同時也增添了節日氣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