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听过不止一次这个说法。

  与朋友的闲聊时、浏览网页时、看影视作品时,“人类大脑只被开发了10%”,这样的观点无处不在。

  有时,对你灌输这种思想的,甚至可能是你一向敬佩的老师。

  毕竟,这也是成功学惯用的激励方法,风靡各类培训机构。

  它完全迎合了人类对自身潜力的一种念想,又或是妄想。

  如果人类找到那个开发大脑的方法,必定能逆天改命,咸鱼翻身。

  “你的大脑只运用了很小一部分,潜力无限!”

  光听着就让人想发愤图强,去探明那90%的未知之地。

  经典电影《超体》中,斯嘉丽饰演的女主Lucy就找到了那个让脑潜能被开发的方法——嗑新型药物。

  从10%至100%,也是整个故事的主线。

  Lucy最终变成了那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女超人”,比打通任督二脉还要强。

  这个流言的辐射范围实在太广,以致于它都有了一个专属的维基百科页面——“Ten percent of the brain myth”,相当有排面。

  只是谣传始终是谣传,流传得再广也成不了真的。

  《超体》的发布会时,导演吕克·贝松就已经大方地承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毕竟电影也不同于科研,他只是觉得这样的设定,可以更好表达自己作品的思想。

  那么,这个流言究竟迷人在哪里,竟有如此生命力旺盛?

  可以确定的是,此观点已经流传了近两百年之久。

  这可能比真正脑科学诞生的历史,还要悠久得多。

  只是关于流言的起源,却各有说法,无法说清楚道明白。

  为了考证这一观点的出处,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学者在杂志上刊登启示,想查明真相了。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首位在美国开设心理学教程的人,也被称为“美国心理学之父”

  一般认为流言的开端,始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人类的能量》一书。

  在这本书中,詹姆斯提到了:我们只发挥了自己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

  书发表的那年,正好是1907年,大清还有几年才亡。

  但这位心理学家是真的冤。

  他连占比多少都未曾提及,这句话就被其他人添油加醋地借走了。

  1936年,戴尔·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发售,继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大畅销书,第一畅销是《圣经》。

  这本书本身也没什么毛病的,但问题就出在为这本写序言的记者托马斯(Lowell Thomas)。

  “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认为,普通人仅运用自己潜在心智能力的10%”,成了序言中的一句话。

  再后来,连卡内基本人都将这句话写进自己的书中。

  戴尔·卡内基

  于是有人猜测,正是随着卡内基这些书的大卖,这一论断才搭上顺风车,引发热潮。

  不可否认,卡内基是最受欢迎的励志大师之一。

  但没有任何事例,这凭一句话就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谣传?这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也有的人认为,这一说法更多的是源于对某些科学实验的错误解读

  最早的流言,来自于18世纪末德国解剖学家高尔(Franz Joseph Gall)提出的颅相学

  所谓颅相学,就是根据人的头盖骨来解读出人的不同性格、智力与行为等。

  这本来就是一项伪科学,被誉为“忽悠西方人的摸骨看相”,早已被现代科学摒弃。

  但在那个蒙昧的年代,颅相学却异常受欢迎。

  而这位解剖学家为了显得专业,也根据人类的头骨开始给大脑分区。

  只是,当时的他只描绘出了颅相脑的10%的结构与功能。

  于是,人们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另外90%是没有功能的,无用的

  另外,最直接的来源则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一个著名实验。

  那个年代,我们对人脑的理解几乎还等同一张白纸,既不知道脑的功能分区,也不清楚其运作的原理。

  而在这脑科学的拓荒期,拉什利(Karl Spencer Lashley)则是脑功能整体论的支持者。

  拉什利(Karl Spencer Lashley)

  所谓脑功能整体论(Holism),认为大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依赖于脑的某个部位。

  即便损坏了某部分脑组织,剩下的脑组织也能取代原本的脑组织功能。

  与之对立的,便是脑功能的定位论(Localism),指大脑的某个部分对应着特定的功能。

  当时,拉什利就设置了一个著名的“老鼠迷宫”实验,试图找出大脑的记忆位置,以佐证心里的猜想。

  在历史上,拉什利也是最早期的“寻忆者”之一。

  他先训练老鼠完成简单的走迷宫找食物的任务,然后再将其大脑不同的部分皮质切除。

  在这之后,他再来测试老鼠完成迷宫的成绩。

  结果发现,无论切除小鼠大脑的哪个部分,它们对实验任务的记忆都是存在的,仍能完成之前学到的复杂技能。

  只是随着切除的比例增大,小鼠走迷宫的效率就越低。

  于是他便给出了提出了一个均势原理”,大脑皮层各个不同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

  而学习和记忆的效率与大脑受损的面积大小有关,而与损坏的部位无关。

  这也叫做“总体活动原理”

  只要保留一定量的大脑皮层,老鼠就还能解决简单的走迷宫任务。

  实验到最后,大脑皮层的切除量已达到58%,但仍没有影响小鼠学习到的技能。

  所以希拉里一度怀疑完成走迷宫这一任务,仅需700个神经元。

  到这里,已经有点“大脑只有一部分在运作”的意味了。

  可能正是对这个实验的过度解释与数据的夸大,才演变成了“大脑只被开发不到10%”。

  即便不是实验被过度解读,拉什利的实验也是存在漏洞的。

  因为这类迷宫任务,不单涉及记忆功能,还需要运用不同的感觉与运动能力。

  就算失去一项线索,小鼠也能靠其他线索来完成目标。

  如果失去了视觉,小鼠仍能利用嗅觉记忆来很好地完成走迷宫任务。

  而当初拉什利切到的小鼠大脑部分,很可能就是初级视觉皮层。

  我们现在知道,人类负责产生记忆的部分在于脑内的海马体。

  而海马体与长期记忆的形成关系,是通过一个著名病人H.M.发现的。

  该病人因癫痫而被切除双侧海马体。

  从此他的记忆只能短暂存在几秒钟到几分钟,但是他的其他功能都是正常的。

  著名病人H.M.

  目前,没有任何科研数据支撑“人类只使用了大脑的10%”。

  而事实上,脑神经科学家也已经给了许多有理有据的反驳理由。

  首先,我们的大脑,没有一部分是闲着的。

  即便一个人什么事情都不做,大脑也仍处于工作的状态。

  无论我们在做什么,认知系统的很多功能模块都是需要协同工作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在做某个活动时,大脑的所有区域都是活跃的。

  脑成像(如PET和fMRI)将大脑活动可视化,成像的明亮程度主要与活跃的阈值有关。

  每一项认知任务,都会存在着主导区域,会比其他部位更为活跃。

  但这并不是说,其他部位就停止运作的。

  除非发生了脑损伤,不然大脑中的每一个部位都将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大脑更不可能进化出这90%无用的部分。

  脑子是个好东西,人类之所以能屹立于之巅,可以说是全靠智慧。

  而大脑,也是人类身体的耗能大户。

  一般常人的大脑通常不到2.7斤重,约占体重2%。

  但它却需要消耗20%的血氧和25%的葡萄糖,主要用于数亿神经元之间互相联系时的快速放电。

  耗费如此巨大的能量,来供养一个无用的东西?

  这可不是在开善堂,无用的东西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淘汰。

  在人类和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扬镳”之后的几百万年中,我们的大脑体积几乎增大了三倍,而黑猩猩的大脑则几乎没有变化。

  这使人们很难相信,进化居然会愿意浪费如此多的资源,去建立并维持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器官却还不充分使用它。

  但是,美国的福克斯帕金森研究基金会曾做过一个调查,并得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

  美国公众科学素养算是比较高了,也只有60%的人相信进化论

  然而,相信人脑只被开发了10%的人,却比相信进化论的人要多,有高达65%的比例。

  总有一天,你还会再次遇到有人用这个谣传来跟你侃侃而谈。

  那时的你大可以说:我的大脑已经用了100%,而你还是10%。

  *参考资料

  Ten percent of the brain myth.Wikipedia

  Barry L. Beyerstein.Do we really use only 10 percent of our brains Scientific American.1999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10% Neuromyth.Gabrielle Torre.KnowingNeurons.2018.02.13

  CHRISTIAN JARRETT.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10% brain myth.Wired.2014.07.24

  作者: SME情报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