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到2018,十年,足以让一个人从少年长成青年,让一个行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让一代人改变。

这十年间,有两件大事深刻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一个,是电商的快速崛起,另一个,则是房地产的起起落落。

前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后者则改变了人们的心态。

安藤忠雄曾说过,“人就是因为住不同类型的房子,才会千差万别”。从租房到买房,从家乡到他乡,从单身到组建家庭,对于“房子”这件事态度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消费者决策和心理的变化。

一个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房地产营销策略的根本性扭转。

早期的房地产营销聚焦在房本身,奢华、尊享、名邸、欧洲风情……但是现在的房地产广告上,你能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文化、情感侧重。

比如,前两天国内知名房产服务平台安居客举办的这场线下互动艺术展。

11月4日,在上海2577创意大院,安居客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跳房子”游戏。

在游戏中,数字1到9实际对应这人生的不同阶段。1号代表着单身,2、3代表着恋爱,456意味着婚姻,789则是孩子。

在一次次跳格子中,每个人在不停转换着身份、工作、心态和选择。从初入社会时租住的单间,到独立租住的一居,到婚后的两居,再到有了孩子、需要照顾老人时更大的住房需求。一次次搬家,一次次挑房,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从习惯跳向改变,从理想跳向现实,肩上担负的责任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安居客联合58同城发布了《2018单身人群居行消费报告》,报告指出,44.7%的单身人群希望在26-30岁时拥有自己的第一套房,40.3%的单身人群希望在26-30岁时拥有自己的第一辆车,而不管是单身还是已婚,50%以上的人都希望先买房再结婚,租房时也更倾向于整租。

30岁是个关键的年龄。多数单身人群都希望能在此之前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和车,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想要实现这个愿望确实压力不小。

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压力亦是动力,而房子,就是人生转折处的一枚徽章。

第一次租房,从小小的十平米早出晚归;

买了人生第一套房,站在毛坯房里挽着爱人的手臂;

想办法置换到学区,为了还在摇篮里不会说话的小毛头;

小时候,我们在家门口跳房子,长大了,我们在北上广跳房子。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么房子就是路边的指示牌,指引着你从梦想起跳,跃过理想,落定现实。

这场以“十年”为主题的线下互动艺术展,着实有点戳心。

这两年有一个被说“烂”了的词,“情感共鸣”。但其实和消费者寻求情感共鸣这件事情并不是这一两年才冒出来的新鲜事儿。过去那些“皇家尊享”“欧洲风情”,寻求的是消费者对于上层生活好奇、渴望、自我价值体现的情感共鸣;后来那些“故乡的骄子不应该是城市的游子”“你的孩子距离成为富二代只差这一套房”,寻求的是唤起消费者焦虑、恐惧和担忧的情感共鸣。

但现在,贩卖焦虑、制造恐慌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人心是很难居住在这个数字时代的。对于这一代年轻人而言更是如此。在经历了电商、股市、拆迁、房价波动、自媒体、流量时代、消费升级、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切新鲜事物的影响下,能够让人心居住、扎根的土壤越来越少,所有人都或多的或少地处在不安全感之中,早已对“焦虑营销”产生了抗体,此时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是那些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归属感,能够真正理解他们的事物。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江小白能够吸引到大批年轻人的目光,也就解释了安居客为什么会举办这样一场视角独特的线下艺术展。

通过一场儿时“跳房子”的游戏,帮消费者缓解一些现实的压力;通过科技,实现活动现场的VR看房,呈现出1:1全真复刻的房源模型,解决看房的难题。

现在的消费者早已经不是当初的消费者群体了,但不管过了多久,人们对于“家”的渴望一直都在。所谓的“情感共鸣”,其实就是认认真真和消费者对话,听听他们的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解决他们的问题。

*点击查看视频▽

不可否认,房子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大事,也是一件难事。但是如何看待它,却是千人千面的选择。作为影响着上千万用户的品牌,你可以唤起焦虑,但是,你也可以用更积极的方式对其进行解读。就像这次安居客的线下互动艺术展,将“买房换房”的压力在情怀和趣味的游戏中加以消解,他们想要告诉消费者,正是束缚成就了人生的一次又一次跳转。

就像活动中说的,“小时候我们在家门口跳房子,长大了在北上广跳房子。身处这场游戏,我们体验着租房、 换房、买房等人生晋升的阶段,重要的不在于你落定的格子,而是起跃的姿势。而在这一路上,会有安居客“帮助人们实现家的梦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