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鈴木汽車公司本來打算在2020年4月前在印度總理莫迪的老家古吉拉特邦建設一座年產25萬輛的汽車工廠,但由於近期印度經濟不景氣,汽車市場受到的影響較大,鈴木公司已經決定推遲這一工廠的建設計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斯拉在上海的新工廠正在全速建設,也能說明國際資本對中印兩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一種看法。

印度是全球第4大汽車市場,2018年銷售了440萬輛汽車,比排名第5的德國多58萬輛。受印度經濟下滑的影響,印度失業率上升,金融機構不願意提供汽車消費貸款,還有部分地方政府開徵交通稅,壓制了印度汽車銷售量。從2018年11月開始,印度的汽車銷售量開始下降,今年4月份開始,同比降幅擴大到兩位數。經濟學家判斷,印度汽車市場不景氣可能還會延續下去,預計2019年,印度新車銷量將在5年來第1次出現負增長。

日本鈴木汽車以生產微型車著稱,目前是印度第一大汽車企業。爲了保住印度排名第一的地位,鈴木汽車制定了龐大的擴大產能計劃,準備在2030年前將該公司在印度的產能提高到年產300萬輛。這座本來應該在2020年第1季度投產的新工廠,產能達到年產25萬輛,是鈴木汽車在印度擴張的重要一步,也是他們討好莫迪政府的關鍵一招。

但是印度經濟形勢突變徹底打亂了鈴木汽車的計劃,鈴木表示,根據最新的經濟形勢預測,到2020年3月印度的汽車銷量將同比下降20%,鈴木公司在印度的年銷量預計將下降至140萬輛。由於印度銷售金額佔鈴木公司總收入的30%,該公司的淨利潤預計將比去年同期下降22%。雖然鈴木汽車方面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這座工廠的建設計劃只是延遲3月,讓鈴木方面有機會觀察印度經濟的走勢。IMF等國際經濟組織普遍預測,印度經濟下滑恐怕還有一個過程,鈴木公司延遲3個月之後,恐怕只能夠繼續拖延下去。

鈴木決定推遲新工廠的建設計劃,只是印度汽車製造商應對市場疲軟一系列計劃的一部分。印度第3大汽車製造商馬恆達,由於銷售疲軟,其工廠在3季度已經被迫歇業了幾天。排名第4的塔塔汽車則被迫向母公司塔塔集團尋求幫助,塔塔集團已經決定提供650億盧比(約合9.1億美元)的救助。汽車作爲一種非必需的消費品,在經濟下行區間受到的影響往往會比較大。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包括鈴木公司在內的印度汽車銷售企業的近況,從另外一個側面也能反映出印度當前經濟形勢的嚴峻。

回想1年印度的季度經濟增長率還基本在7-8%之間,被西方媒體吹噓爲全球經濟明星,更有一些心急的經濟學家開始計算印度經濟總量何時能夠超越中國。但是剛剛過去短短几個月,印度在沒有受到明顯外力影響的情況下,經濟增速回落了三分之一,陷入了嚴重的危機之中。究竟是印度經濟太有特點,外人很難用基本經濟學理論進行解釋?還是莫迪政府爲了贏得議會大選勝利,在經濟數據方面故意造假?國際社會和印度國民心中恐怕都自有答案。

近期,莫迪政府實施了第5次降息,同時出臺了一項超過200億美元的減稅計劃和5年投資100萬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0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完全是一副應對經濟危機的架勢。莫迪幾乎全部精力都放在解決印度國內經濟問題上,宣佈退出RCEP談判、避免自由貿易協定對印度企業造成新的衝擊,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感謝閱讀,歡迎點評和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