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吾言舞说”2016级MFA舞蹈编导专业毕业作品展演,展现了上海体育学院艺术硕士(舞蹈领域)教学成果与艺术水准。本届艺术硕士(舞蹈领域)作品公演的圆满成功,见证了上海体育学院舞蹈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成果,舞蹈艺术教学团队将以此为契机,在学校及学院的支持关心下,加强学生创作与表演实践能力,为学生搭建更多学习、实践、展示的高水准的平台,探索更加具有体育特色的艺术硕士培养道路。

4月25日,我校传媒与艺术学院2016级MFA(舞蹈)毕业作品公演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学校党委书记李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詹萌,党委副书记潘勤,原党委书记戴健,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杜友君,党总支书记高艳丽、副书记陈怡,传艺学院师生以及校内外评审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出席观看了演出。展演的九部原创作品融合了体育舞蹈、现代舞、民族舞多种舞蹈语汇,风格各异,精彩纷呈。作品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舞蹈创作方向以及上体学子对舞蹈艺术的热枕与追求,得到了业内外专家的认同与肯定,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反响热烈。

展演分为下午场和晚上场,九部作品的演出由舞蹈编导专业全日制艺术硕士和本科生共同完成。作品聚焦当下社会热点,取材丰富多元,充分表现出编导的巧思妙构和人文情怀。

下午场的五部作品由陶惠慧、王虹、节琪琪、孙正昊和张政分别编导和演绎。组舞《花园》灵感来自于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花”系列作品,以国标舞本体语言作为表现方式,对《池塘.睡莲》《罂粟花》《吉维尼玫瑰之路》进行舞蹈形象的塑造,结合光、影、色的唯美处理,力图用流动的肢体展现莫奈笔下的诗意花园,表达对大自然最完美的感激与赞扬。舞剧《血色芳华》以青春的爱情记忆为主题,采用倒叙的方式将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舞台上,运用了国标舞中的伦巴、恰恰、华尔兹、桑巴舞、维也纳华尔兹舞以及狐步舞,大胆尝试创新动作编排和舞台调度,展现舞蹈的叙事功能。舞剧《洄乡》嫁接在传统的乡愁题材之上,探讨全球化日益强盛的今天,时空边界的消弭,乡愁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现代病”现象。理论依据来源于雷曼《后戏剧剧场》,使用了身体性,仪式化,真实观以及剧场空间的艺术特点。舞剧《南归》改编自田汉1929年的同名话剧,用以体育舞蹈中的摩登舞为主要舞蹈语汇,讲述了流浪诗人辛先生与南方乡村少女春姑娘、农村少年李正明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凸显了“五四”新思潮影响下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舞剧《藏羚羊》取材于当下社会“野生动物保护”这一热议话题,采用拟人化的当代舞动作语汇,通过对藏羚羊的形象进行艺术化的加工,来叙述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将枪口指向了草原上无辜的藏羚羊,导致藏羚羊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的现实……

晚上场的四部作品由编导刘斐然、朱思雨、安慧璇、王云分别呈现。舞剧《莲语洛情》取材于河南省非遗传统民间舞蹈,将九莲灯这门具有河南地域性的传统舞蹈,以舞台化演出为主要表演形式,在体现民间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同时,把握现代审美价值和时代气息,更好的做到传播与保护。舞剧《星星的孩子》将关注点放在社会,用艺术表达形式走近“星星的孩子”,还原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舞剧的创作初衷来源于编导与自闭症孩子们两年多的共处,还有自闭症家长的那份执着和坚持。希望通过舞蹈的形式解读自闭症患者与家庭的同时,向社会传递自闭症知识,让大众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一群体和其家庭备受的生活重担,呼吁社会大众给予这些家庭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舞剧《印象阿根廷》取材于探戈源流阿根廷首都宜诺斯艾利斯的历史事件,以阿根廷探戈舞蹈语汇与标准舞步伐融合,再结合跨界概念“五感”设计,为观众呈现首度跨界融合的舞蹈作品,且为国标舞蹈作品形式多元化的发展提供全新的理论依据。舞剧《花腰新娘》改编自同名电影,是一部风格欢快热烈的叙事型体育舞蹈舞剧,整体采用写意、唯美的方式呈现。通过对彝族舞蹈特点的提炼、彝族唱段的融合与符号性道具的运用,探索体育舞蹈与云南彝族舞蹈语汇的融合,从而实现中西方民间舞蹈从形式到文化内涵的融合创新。

“吾言舞说”2016级MFA舞蹈编导专业毕业作品展演,展现了上海体育学院艺术硕士(舞蹈领域)教学成果与艺术水准。在学校领导及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下,在舞蹈艺术教学团队老师的辛勤付出下,在导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克服诸多困难、制定详细的排练、演出计划与应对方案,从而确保此次作品公演圆满落幕。

本届艺术硕士(舞蹈领域)作品公演的圆满成功,见证了上海体育学院舞蹈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成果,舞蹈艺术教学团队将以此为契机,在学校及学院的支持关心下,加强学生创作与表演实践能力,为学生搭建更多学习、实践、展示的高水准的平台,探索更加具有体育特色的艺术硕士培养道路。

[作者/朱雪婷 摄影/张晰媛 吴徐思祺 蓝钰婷 高阳]

[报送单位/传媒与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杨妍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