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11月8日,拼多多創始人及CEO黃崢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網絡公益與扶貧:消除飢餓與貧困”論壇上分享了拼多多扶貧助農的成果。

“過去三年,拼多多平臺已累計幫扶139,600戶建檔立卡扶貧家庭,產生超過21億筆助農訂單,累計銷售109億斤農產品,相關交易總額達510億元。”在黃崢看來,電商企業參與扶貧工作,核心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讓貧困地區有產就有銷,多勞能多得。

整合農產品

談及拼多多能累計銷售109億斤農產品的成果,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指出,“拼多多現在每天有超2000萬個包裹,在整個中國電商物流快遞領域中的市佔率約爲20%。”在他看來,拼多多披露的雙十一期間每天的包裹數超過250萬單,最高約400萬單每天,換句話說,“拼多多將每天流量的至少10%切給了農產品,這在整個電商行業內佔比較高。”

黃崢講到,自平臺創立之初,團隊就發現,“拼”的模式能在短時間內聚集海量需求,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解決中國農業分散化的問題。“不少產區天南海北,地理位置相隔甚遠。如何充分調動平臺資源,幫助貧困地區形成長效穩定的產銷機制,是拼多多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黃崢希望通過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應用,對現有商品流通環節進行重構,降低社會資源的損耗。

基於此,拼多多三年來共聚集了超3.44億用戶和200萬商戶,爲分散的農產品整合出了一條直達消費者的快速通道。

在黃崢的分享中透露,經由拼多多搭建起的這個通道,吐魯番哈密瓜48小時就能從田間直達消費者手中,價格比批發市場還便宜;以前一度滯銷的河南中牟大蒜,現在打包賣到了北京,價格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電商賣標品其實差價大,易產生比較大的收益,而低客單價的農產品往往只能賺用戶粘性和賺吆喝,但曹磊指出,“這其中的潛在收益比較大。”

他舉例指出,在雲南收購一麻袋圓洋蔥或者雪蓮果的價格可能只有不到10元錢。而拼多多教會了這些農民“電商化”,拿出麻袋中的三斤洋蔥或者雪蓮果以“包郵9.9元”的方式,通過中國廉價的物流快遞體系賣給一線城市的消費者。

“由於繞開了中間一批二批等中間環節,兩頭都覺得合算。”曹磊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農產品假貨和山寨的可能性最小,“雙打”壓力小,而這種居間撮合交易又能使拼多多平臺的一至六線城市消費者和生產者產生自然的用戶粘性,平臺在其中也必然是受益的。

拼購是抓手

而讓黃崢倍感自豪的是,這條通道還將全國679個貧困縣的超過10萬個農民商家和城市的白領一族連在一起,關鍵在於一個“拼”字。

“拼購這種方式恰恰是直接提高農民收入和降低城市農產品價格最有效的‘抓手’之一。”曹磊強調,這一模式既符合國家的政策方向,對平臺也有價值。

當然爲了增加“拼”購的趣味性,拼多多於今年5月上線了“多多果園”這個應用,讓用戶通過社交、互動的遊戲來種植虛擬果樹,果樹一旦成熟,多多果園就會免費給用戶送出真實的水果。“這些水果大部分來自四川大涼山、新疆南疆等國家脫貧攻堅的重點地區。”黃崢坦言,拼多多不僅讓用戶收穫了快樂,同時在每一株虛擬果樹成熟時,讓遠方的果農實現增收。

據黃崢介紹,今年以來,在上海市扶貧辦的指導下,拼多多陸續與雲南省、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則、青海果洛州等12個省及地區簽約,平臺不斷進入下沉市場,同時推動貧困地區農貨上行。

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的過程中,曹磊指出,拼多多平臺上品牌化商品的發展道路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走完,而它卻有動力把更多的流量切給“扶貧助農”這一領域。

“作爲一家社會性企業,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是拼多多的本分。”黃崢在分享中強調,拼多多還會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指導下,繼續紮根中西部、瞄準三區三州地區,幫助貧困戶脫貧摘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