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使搭上了時代和企業持續發展的快車,人的格局是決定我們最終能站多高、走多遠的關鍵。比如,在同一個時代做風險投資,J.P.摩根和馬克.吐溫由於格局不同,投資的結果就有天壤之別。

內容來源 筆記俠爲吳軍《格局》讀書筆記。

作者: 高坤,讀書筆記達人,善讀、思辨、內省,聚焦85後零售職場管理。

責任編輯   | 浮燈

第   4749   篇深度好文:5939 字 | 8 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本文優質度:★★ ★+   口感:普洱

筆記君說:

我們經常能在工作生活中看到,有 的人追求重複的成功和可疊加式的進步,而 有的人則滿足於自己的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

就其根本,在於格局。

可是格局究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建立自己的格局?

以下,盡情享用~                

這是一個與衆不同的智能時代,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爲擔心自己落伍而拼命奔跑,覺得凡是和變化、新技術有關的都是好的,都需要追隨,而忘了一些不變的道理。我們過去的思維方式和對價值的認識需要與時俱進。

未來確實不是一個我們能輕易獲得享受的時代,而是一個需要我們利用聰明才智獲得機會的時代。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能在不斷變化的生存環境中,看到一個大時代趨勢的思維格局。

格局不同,結局不同。

回想身邊那些做成事、有建樹的人,他們的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格局都超乎尋常地大。

如果我們相信未來會比今天更好,堅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好的時代,便要認識到這個時代的特徵和規律。

尋找快速變化中的永恆,使用正確的方法,做那些能夠不斷讓自己獲得可疊加式進步的事情,立於不敗之地。

一、 建立格局的三維

所謂格局的建立,不僅是一個人胸懷寬廣、眼光高遠所能達到的。

格局是一個人對局勢、態勢的理解和把握,對事物所處的位置 (時間和空間) 及未來變化的認知程度。 格局是一種立體的立維,融合在了人類一切的行爲中。

1. 人在方向選擇上的格局差異

即使搭上了時代和企業持續發展的快車,人的格局是決定我們最終能站多高、走多遠的關鍵。

比如,在同一個時代做風險投資,J.P.摩根和馬克.吐溫由於格局不同,投資的結果就有天壤之別。

金融鉅子J.P.摩根應當算美國最好的天使投資人,他在愛迪生還未發明電燈前就投資了這位天才發明家。如果他僅僅投資了愛迪生,只能算是運氣好。事實上,他還投資了愛迪生的競爭對手特斯拉,以及無線電通信的發明人馬可尼。

對J.P.摩根來講,他投資的其實不是某個具體的發明家或某一項技術,而是“電”這個未來的產業,這就是格局大。

而同樣做天使投資的大文豪馬克.吐溫的格局就差多了。他是位了不起的作家,一生掙了無數版稅,投資卻都打了水漂。馬克.吐溫的問題在於,他只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希望通過投資控制一些出版公司。他只看到一家企業,而非一個行業。

這說明了人在方向選擇上的格局差異。

那些成功的人,他們十分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有非常明確的方向,然後用正確的方法沿着這個方向堅定地走下去。

他們並不貪圖步伐有多大,但是因爲從來不去做(或者很少做)南轅北轍的事情,反而總是先人一步到達終點。

一個人能明確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根據自己的能力掌握好節奏,已經在格局上領先於同輩人了。相反,一事無成的人常常跑得很快,卻在鍥而不捨地兜圈子,或者受到環境的誘惑而不斷改變方向,甚至乾脆背道而馳,幾年、十幾年後回頭看,又回到了起點。

2. 格局的認知力

明確了位置和方向後,格局的大小就要看採取行動的方式。在這一點上,格局大的人追求的是重複的成功和可疊加式的進步,格局小的人滿足於自己的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

一個二流的網球選手,偶爾也能發出ace球 (發球直接得分) ,但那種成功很難重複。而頂級的選手能夠在每場比賽中不斷髮出ace球,比如伊尤尼塞維奇 (20世紀末最優秀的網球運動員之一) ,他曾經在一年內的正式比賽中發了近1500個ace 球。

如果仔細分析二流選手和頂級選手的動作,就會發現二者有巨大不同。後者不僅動作標準,更重要的是,每次發球動作的一致性高,簡直就像一個發球機。

對大多數人來講,獲得偶然的成功並不難,難的是逐漸讓成功從偶然變成必然。

回到 J.P.摩根和馬克.吐溫投資的例子上,二人除了在方向的判斷上有差異,投資的方法也不同。

作爲職業投資人,J.P.摩根在做投資時嚴格遵循投資規範,不受個人好惡的影響。看到電會改變世界後,他就義無所顧的雲投資;看到給特斯拉的投資不會有結果時,就果斷止損;看到愛迪生和馬可尼能夠不斷發展,則加倍支持。

今天的風險投資依然必須遵守這個原則,不斷追加成功的投資,及時退出失敗的項目。

相反馬克.吐溫的投資方式有很大的隨意性,他主要根據自己的喜好操作。因此,馬克.吐溫即使偶爾投資成功,也會因爲後來不斷的失敗把之前掙的錢損失掉。

做到高速率、可疊加式的進步,也要學會適當的做減法,懂放棄。放棄森林中各種小岔路上風景的誘惑,才能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事實上,不確定性是我們這個世界固有的特徵。 人貴在自知,知道自己的長處,也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在這個邊界內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股市上,很多散戶被戲稱爲“韭菜”,因爲總是被“割”。很多人將自己的厄運歸罪於市場,但是這說不通。因爲所有的股票交易都是自己操作的。

散戶在股市上虧損的根本原因在於,把偶然的成功歸結爲自己努力的必然結果,把失敗歸咎於別人,對市場完全沒有敬畏之心。

於是,一次或幾次小的成功必然伴隨着巨大的失敗,甚至是無法翻身的滅頂之災。

著名哲學家康德最贊同和敬畏兩種東西,一是頭頂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

要提升自己的格局,先認識到超出個人能力之外的力量——它可以是頭頂的星空,也可以是心中的道德。只有敬畏這樣的力量,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好。

3. 勢能的積累,造就格局所達到的高度

人類歷史上不乏天才,但在17世紀之前,科技上的重大發明和發現都需要等待很長時間纔會出現,而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17世紀之後,在哈維、笛卡兒等人總結出科學方式之後,科學家們在這些基礎上,成就不斷湧現,人類社會開始飛速進步。這是由於疊加後的勢能,帶來指數級別的提升效率。

我所在的零售行業也是如此,當我在一家類屬零售行業前三的品牌企業就職時,每年穩定增長的銷售額,逐步優化擴大的市場規模,持續可觀的績效分紅……它呈現的是一個全方面的,不斷良性發展中。

而我所做的,除了努力付出、創造出一定的價值以外,更多的是因爲,我剛好在它發展勢頭良好的時候,站在了這裏。

就像我們坐在一艘高速行駛的戰艦上,帶動前進的已不僅僅是努力的個體,是從量變到達質變後的勢能在推動。

所以除了要有一個正確起點外,每往前走一步,都要聚集足夠多的勢能,讓每一次成功都成爲下一次成功的基點,而不是每一次都要重新開始。這便是可疊加式進步的回饋,我們享受的也是發展勢能帶來的紅利。

二、時代的格局思維

好的時代會給予人更多機遇。 在決定人命運的因素中,時代因素佔了很大比例。

生在一個好的時代,生活幸福、事業有成的概率就大。著名作家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就表達了:好的時代會給予人更多機遇。

對於一個人來講,生逢其時是最大的幸運。生活在今天的人,都可以算是生逢其時,不僅趕上了中國發展的最好時期,而且生活在全球沒有大的戰亂環境中。

生在這個時代,就要做和這個時代相契合的事情。認清時代、認清了環境,選擇對該做的事情,接下來能否做成,就看如何做了。

拿破崙與比爾蓋茨同樣偉大,但這個時代,更需要比爾蓋茨這樣的人。能創造出比別人好的東西,才能體現自己的力量。

1. 擁有主動性思維,至關重要

現在提到電商,很多人會想到阿里巴巴,覺得阿里巴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先發優勢。

其實,在十幾年前,阿里剛開始做電商時,前面已經倒下了一批電商公司,有一個最著名的8848.com,它是以珠峯高度命名的。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在公司倒閉後說,中國不具有做電商的土壤。

因爲當時沒有網上支付,沒有信用體系,沒有方便的物流,交易的各方缺乏誠信和相互的信任,供貨方不規範的手工操作導致管理成本很高。

在所有人不看好中國電商環境時,阿里巴巴成功了。

他比前輩強的地方並不在於技術更好、產品更漂亮。 馬雲的過人之處就在於團隊做事情的主動性。

沒有支付手段,馬雲就自己做一個,沒有信用體系,團隊就建立一個,沒有好的物流,馬雲就讓公司出面和物流企業談一個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條件。

本着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的主動性,花了幾年時間,不斷蛻變適應市場需求,基本解決了電商會遇到的主要問題,然後有了後來的成功。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需要主動性,因爲變化太快,只有主動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和發展。現在企業的主營業務和10年前相比,都有了巨大變化。零售業、電商、各類消費行業,以及個體發展,沒有主動性的經營思維,很快就會被淘汰;

主動做事的收益或許不會在一兩天內顯現出來,但是長期堅持下來,主動做事的人就能和其他人拉開距離。

到了關鍵的時候,只有擁有主動思維,奇蹟纔會發生!同樣,沒有主動性的個人,處境會越來越艱難,因爲我們從事行業的消失速度,遠比我們想象的快。

2. 個性化與時效性的時代思維  

有一期的十三邀,是許知遠採訪了羅振宇老師。

羅老師講,認知力是人與人之間的唯一壁壘。原來有大量的壁壘,血統、出身、城市、學歷、官職、社會地位等,這個時代越來越只剩下認知壁壘。認知發展趨勢和認知自我行爲,有無方向性差異。

當代是追求效率的時代,羅老師所做的就是滿足現代人對於高效率獲取知識的一種需求。知識的速成也是這個時代的縮影。

他說:“我就幹一件事,把成本用足,讓大家的知識視野極速擴張。“

羅輯思維的用戶羣體相比中國的網民數量,甚至相比一些新媒體的讀者數量都不能算大,但是它賣書的效果非常好。 有人得這是羅振宇個人的魅力,其實背後真正的原因是羅輯思維的個性化做得好。

在中國,名氣比羅振宇大的人多的是,但是他們無論寫書還是賣書都達不到羅輯思維的效果,因爲那些人並不知道一本書的讀者在哪裏。

很多出版社開出的必讀書單,包含多達二三十本的圖書,對於每個具體的讀者而言,裏面有兩三本適合他們就不錯了。

這倒不是說那些出版社開出的書單不好,而是因爲閱讀這件事完全是個性化的,不能指望所有讀者都愛讀10本特定的書。 這也不是出版社不想做個性化推薦,而是無法知道有誰買過它們出版的書。

羅輯思維的用戶數量可能只有中國互聯網用戶基數的10%不到,甚至更少,而對某本特定的書感興趣的讀者常常只是這一用戶基數的1%。但是,只要知道這1%的人在哪裏就可以了。這是個性化的時代,個性化的紅利由此產生。

在未來,不僅企業的產品需要通過個性化獲利,每一個人也需要往個性化方向發展。 要求所有人都有一樣的表現是工業時代的特徵,因爲只有那樣才能保證行動一致,做出來的東西品質才能一致。

在未來的智能時代,凡是可以重複的事情可以由智能的機器去完成,對人的要求不再千篇一律,而是要求人有自己的個性。 人因爲有個性纔可愛,才變得不可替代。

除了個性化,還有時效性。那些不上班去看奧運會開幕式,半夜爬起來看球賽,花錢看直播,高票價看首映的人,主要是出於時效性的心理。在產品剛發售的前幾天買蘋果手機的人,也是如此。

如果說看電影、買手機多少有點出於面子的考慮,那麼買一些知識產品,先獲得者就會比後獲得者多少有一點兒競爭上的優勢。

在美國,新書上架的次序是先精裝、後平裝,此外,幾個月後各個社區圖書館都會上架新書,供大家免費借閱。也就是說,只要你有耐心等,最終可以獲得免費閱讀。

但是,暢銷書精裝本的銷售都不小,因爲很多人覺得自己及早看到了書中的內容後,會在某些方面變得更主動,比如獲得了談資,或者瞭解了新知識、新共具。

不僅商品和服務有時效性,人的技能也是如此。很多人都知道需要終身學習,但是未必知道這背後的道理。終身學習的目的就是讓自己領先同輩人一步,以便成爲時效性的人才,避免在低水平上的競爭。

3. 過剩時代,強調創造優質價值

在信息時代,隨着互聯網將一切變得有,信息透明化,商品流動快,造成優質和劣質商品的價值差越大。

谷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的工程師萊萬多夫斯基(Tony Levandowski)在短短的幾年裏收入上億美元,而末流的遊戲開發工程師月收入不過1000美元,低於貧困標準。

隨着信息流動性增強以及智能技術的提高,個別能力超強的人可以在技術的幫助下發揮巨大作用,行業裏不再需要四流、五流的從業者了。中國的情況也類似,最好的遊戲設計者一年能掙上千萬,而大量的遊戲設計從業人員收入極低。

其他行業的專業人士 (律師、會計師、投資經理等) ,一等水平專業人士的收入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幾倍到十幾倍。這種從結果上看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之所以存在,是因爲在企業和機構組織內部,優秀的領頭羊很容易實現贏者通喫。

一流企業中的一流員工和三流企業中的三流員工之間的差距,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勢差。

總有很多人認爲,技術的進步能縮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讓每個人的機會趨同。遺憾的是,每一次重大的時代進步都讓價值差越來越大,最好的資源不是變得更多,而是變得緊缺。

在每一個時代總能看到有變革需要的人,但是,僅僅談改變是沒有意義的,變好纔是目的。我們能夠有足夠的定力,相信真理就是在經驗面前站得住腳的東西,堅持往好的方向改變,就能遠離失敗,離成功更近一步。

現在過剩的不僅是商品和信息,還有人才。

回到個人,大部分人幾乎不會做投資,更不會去創業,但是或多或少地希望被關注。這本身沒有問題,畢竟通過關注而獲得財富合情合理。但是,有兩件事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我們憑藉什麼獲得關注?應該是我們提供的價值。互聯網上從來不缺信息,在信息可以隨意複製的年代,創造信息不是什麼難事,提供自己特有的、人們不知道或者不瞭解的信息纔有價值。

作爲個體的人,如果能比同行的平均水平好那麼一點點,就會受到歡迎;如果好一個數量級,就會有人出數倍的溢價邀請你做事。相反,如果你比周圍人差,你的勞動即使免費的都沒有人要。

未來是一個過剩的時代,物質會過剩,內容也會過剩。

最寶貴的是人的時間和注意力。無論是想得到關注,還是關注別人的,都需要記住一個關鍵詞——優質。

無論是輸入和輸出,都需選擇有用且優質的信息。

每位個體及企業,要不斷改進其所創造事物的深層優質價值,這也是在進一步提高我們爲之付出的時間價值,更是提升了一個時代的價值。

這樣的未來,纔是好的未來。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筆記書屋】

所有進步,始於閱讀。

在過去的 4 年中,筆記俠給大家分享了近千篇讀書筆記, 內容囊括科技前沿、人文思考、商業模式、組織管理、戰略、營銷、思維、成長……等三十二個方面。 無論是商業新書,還是經典文本,都在搭建我們的學習框架,充填我們的知識內容。

當然,閱讀 的意義不止於此,更在於 給人更多本想不到的可能。 因爲一本書而改變人生軌跡的例子比比皆是。

今天,我們打開筆記俠的大門,歡迎大家就感興趣的商業類和學習類的書籍,【 投稿至 [email protected] 標明【筆記書屋】,留下你的聯繫方式哦。

在成長的路上,一路有你!

筆記俠好文推薦:

何帆:現在的年輕人,到底怎麼管?

是時候,聽聽內心的聲音了

越是活得長久,越重視長期主義

隨時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