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時代呼喚,傳遞時代使命。11月7日下午,在高唐縣政務服務中心駐地,“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的標牌格外醒目。

儀式現場。趙永斌 陳秋實 攝

當天,高唐縣舉行了黨代表工作室揭牌暨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啓用儀式,標誌着高唐縣黨代表工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儀式現場。趙永斌 陳秋實 攝

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黨代表任期制工作,充分發揮杜立芝同志連續兩屆全國黨代表的先鋒模範作用,培養一批“杜立芝”式的爲民服務好乾部,經高唐縣委研究決定,設立了“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旨在通過工作室建設,發揮典型作用,進一步學習杜立芝及其團隊爲民服務的精神,培養一批真抓實幹、服務基層的好乾部,帶動整個幹部隊伍工作作風轉變和提高,打造成高唐黨建工作的一面旗幟、特色品牌。

作爲黨代表常態化履職、直接聯繫服務羣衆的有效平臺,黨代表工作室是推動黨代會常任制工作不斷向前邁進的有效舉措,也是做好羣衆工作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

高唐縣積極籌劃建設以杜立芝同志命名的黨代表工作室,旨在以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爲着力點,突出黨建引領作用,帶動“三支隊伍”建設,即打造一支農業科技服務團隊,爲蔬菜、糧棉、林果、畜牧水產等提供技術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打造一支紮根基層、爲民服務的基層幹部隊伍,切實爲老百姓辦實事,服務廣大農村羣衆;打造一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黨員領導幹部隊伍,堅定理想信念,永葆共產黨員爲人民服務的本色。用“三支隊伍”架通黨員羣衆“連心橋”,廣聚發展“新動能”,濃墨重彩開啓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作爲2018年高唐黨建的重點項目之一,高唐縣黨代表工作室的揭牌、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的啓用,使全縣黨代表履行代表職責、聯繫黨員羣衆有了新平臺,標誌着高唐縣黨代表發揮作用的平臺進一步科學化、規範化。

好課堂·好橋樑·好平臺

黨代表工作室讓基層黨員羣衆

“有地方說話”“說了有人聽”“有事能解決”

杜立芝在儀式現場。趙永斌 陳秋實 攝

爲更好地發揮便民惠民功能,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設在了高唐縣城人流密集、交通便捷的縣政務服務中心駐地。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同時也是高唐縣黨代表工作室所在地。

按照簡潔、實用的原則,工作室整體規劃爲服務羣衆的平臺,充分利用牆面進行黨建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精神展示,通過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杜立芝同志、科技服務團隊成員以及廣大黨員代表深入基層、傾心服務百姓的事蹟,對參觀人員進行精神洗禮,全面提升參觀人員爲民服務的意識。以“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爲主題,工作室總共300平方米,以豐富翔實的圖文、視頻資料和黨建、農業等服務功能,全方位展現杜立芝先進事蹟和全縣優秀黨代表的良好形象,切實履行好黨代表工作室“建議直通、意見直言、服務直達、黨建直抓”的責任使命。黨代表工作室不僅是爲農民傳授農技知識的好課堂,也是黨代表聯繫羣衆、服務羣衆的好橋樑,更是黨員幹部接受黨史教育,提升黨性修養、爲民服務意識的好平臺。下一步,高唐縣將把黨代表工作室打造成黨和羣衆溝通服務的平臺,讓基層黨員羣衆“有地方說話”“說了有人聽”“有事能解決”。

杜立芝團隊

不僅是農民的“技術顧問”

還是他們的“知己親人”

“工作室下一步將繼續打造學習型、服務型的團隊,邊學習、邊服務,只有學到真本領,才能爲羣衆服好務,才能得到百姓的認可。”11月7日下午,在高唐縣黨代表工作室揭牌暨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啓用儀式上,杜立芝這樣說。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杜立芝同志,是高唐縣農業科技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多年來,她始終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和愛民情懷,把農民羣衆最需要的農業技術送到田間地頭,給百姓帶來致富新希望。多年來,她和她的團隊始終以農民之憂爲憂,以農民之樂爲樂,可以說跑遍了高唐縣的自然村,天天與基層羣衆打交道,不僅是農民的“技術顧問”,還是他們的“知己親人”。

一組數據清晰地展現出杜立芝及其團隊多年來服務“三農”的累累碩果:她一週至少有三四天下鄉,有時甚至天天在鄉間跑,每年到田間地頭培訓、指導達100多天。工作30餘年來,她跑遍了全縣所有自然村,行程兩萬多公里,培訓農民達6萬餘人次,記了60本技術日記,380多萬字。推廣各項農業新技術60多項次,引進作物新品種40多個,開展農業科技重大成果創新2項,推廣立體種植模式5項,現場技術指導8000多次,並開通了杜立芝技術服務熱線,接待前來諮詢的農民2萬多人次,發放明白紙4萬餘份,指導農業基地生產10萬畝,增加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

“要對百姓常懷愧疚之心,只要心中充滿幹事的熱情,所有的艱辛和困難都會讓路。”這是杜立芝的工作信仰,也正是這種工作精神,激勵着她和她的團隊不斷前進。

記者 趙宗鋒 通訊員 趙永斌 陳秋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