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如今的體量,是早前的人們不能想像的。記得開國之初,北京市民們會覺得建國門都不算市中心呢。而今,北京已經是舉世矚目的國際化大都市,市民們在享受着生活便利的同時,也越來越體會到了城市病的困擾。比如,交通擁堵。

安貞路疏堵改造前的擁堵 資料圖 攝:程功

城市的交通能力,直接考驗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面對城市一個個“著名堵點”,相關管理部門也急在心裏。但是,急中還不能出錯,更要想出辦法來解決問題。便民、利民之心,是城市管理者們的治堵良藥。

人流量大、車流量大,道路就會擁堵。於是,一些堵點便“應運而生”。如果用分類法概括,大概就是,醫院周邊,大多擁堵。學校周邊,上下學時段,大多擁堵。相信不少人有過在醫院周邊打轉卻無法進入醫院大門的經歷。特別是市區中心著名的幾家大醫院,時間上不打出大尺度的富裕量來,根本不可能順順當當看上病。本來車上有病人,司機就着急焦慮,大家的焦慮彙集到了一塊堆兒,那就成了一團亂麻。有人甚至感嘆,在醫院門口想找個停車位,那簡直比掛個知名專家號還難呢。但這種現象,正在得到迅速改善。

據報道,安貞路疏堵改造本月完工並通車,這條曾經擁堵不堪的道路將有望不再堵路堵心。當安貞路的改造確定爲“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的試點項目”之後,針對安貞醫院及周邊停車資源缺口大、機非混行等交通亂象隨處可見等問題,街道研判屬於“提升區域發展品質”問題,需城管委(交通委)、規劃國土分局、園林綠化局、交通支隊等多個部門,需要形成合力才能解決。今年3月,安貞街道工委會向區級平臺申請“吹哨”,請相關部門“報到”,共同商議針對安貞路的解決措施。自安貞街道“吹哨”以來,相關8個部門多次聚集“報到”,同居民代表一起召開會商會,最終確定了“疏通一點、打通一線、暢通一片”的整治思路。這個月安貞路正式完工通車後,還將由區級綜合指揮平臺對“吹哨”事項進行全程跟蹤,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並向相關主體進行反饋。寬闊敞亮的雙向六條行車道、重新施劃的路側停車位……安貞街道這個著名堵點,應該就此一路暢通了。

其實,此前人們已經明顯感受到一些特殊地段治堵見到了成效。比如,北京醫院和同仁醫院比鄰而居,一到清晨,不光醫院之間的小馬路水泄不通,就連周邊路段都連帶着車行不暢。可近來,北京醫院門前好走了。自南向北,不寬的馬路分成了快速通行線和停車線,不同訴求的車輛各走各路,還有院內停車場和院外停車場可供選擇,這樣,車流順暢,擁堵得到大大緩解。協和醫院,更曾經是堵點之最。但經過相關管理部門與街道的統籌規劃,道路的使用與醫院的停車擴容相結合,醫院周邊也不再混亂擁堵。

爲民、便民之心,是治理城市病的廣譜特效藥,加上科學人性化的設計和嚴格的制度管理,不管是“腸梗阻”還是其他疑難雜症,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防與治。

來源:北京晚報 侯江

編輯:TF01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