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邁科公佈三季報,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淨利均出現大幅度下滑,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5億元,同比減少54.47%,淨利潤虧損2951.12萬元,同比減少138.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虧損7263.74萬元,同比減少226.98%。

上市兩年之後,博邁科業績陷入虧損泥潭,二級市場上,博邁科股價在經歷上市之初連續漲停之後,達到68.75元高點,之後股價持續下挫,再也沒有突破上市初的高點,截止今日收盤,股價報13元,較上市後高點跌去八成,較其發行價下跌37.53%。

一、上市兩年業績斷崖式下跌 前三季經營現金流承壓

資料顯示,博邁科於2016年11月上市,其主營業務爲專用模塊集成設計與建造服務,主要客戶爲油氣開發公司、礦業開採公司等,產品大類分爲海洋油氣開發模塊、礦業開採模塊、天然氣液化模塊等。

根據博邁科10月27日披露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1-9月公司扣非後淨利潤虧損7263.74萬元,而去年同期公司扣非後淨利潤爲5720.26萬元,僅僅一年時間,業績出現大幅反轉,報告期內,博邁科收到政府補助1832萬元以及理財收益3160.39萬元,一定程度上扮靚公司業績。

事實上,博邁科上市之前,業績高速增長,根據招股書及2016年年報顯示,2013年至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爲8.18億元、12.34億元、22.94億元和26.84億元,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爲7752.54萬元、1.45億元、2.19億元和2.33億元。

這樣“出色”的業績轉折出現在2017年,也是博邁科上市後的次年,2017年年報顯示,當年實現營收4.89億元,同比大降81.78%,實現淨利潤1.1億元,同比下降52.86%。公司歸因爲國際環境影響,油價低迷,導致訂單受到影響。

今年,公司業績持續惡化並陷入虧損,在三季報中,博邁科技表示,現階段油氣市場處於緩慢復甦階段,公司接取了部分優質訂單,但新增訂單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公司可能存在年度完工進度不及預期,或者市場出現重大變動,進而導致公司面臨全年累計淨利潤下滑50%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着業績斷崖式下滑,博邁科面臨的另一個困局是嚴峻的現金流狀況,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規模下降,加之部分項目未達到收款節點,經營活動現金的流入隨之減少,隨着新項目不斷開工,經營活動現金支出增加,相應使得博邁科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1.96億元,而上年同期金額爲-2323.05萬元。

二、股價跌八成 創投股東減持“雷聲大雨點小”

除業績下滑外,秦安股份股價也是持續下跌,截止今日收盤其股價已經破發37.53%,較上市後最高點下跌八成。

資料顯示,博邁科上市後首批限售股解禁是在去年11月12日,包含光大金控等在內的共7名機構股東,今年1月2日,光大金控便拋出減持計劃,距限售股解禁後不足兩月時間。

根據當時的公告顯示,光大金控共持有博邁科1250萬股股份,佔公司股份總數5.34%,計劃在三個月內減持234.15萬股,比例不超1%,原因爲股東自身資金需求。

三個月的減持期結束後,光大金控實際只減持了78.78萬股,減持金額1698.64萬元,未完成其當初擬定的減持計劃。

之後4月10日公司披露,光大金控再度啓動減持,擬在未來三個月內,減持總量不超過702.44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比例不超3%。而減持期間屆滿,光大金控並沒有進行減持。

此後的7月11日及10月10日,光大金控兩度披露減持計劃,不過之後兩次減持,光大金控同樣也沒有進行減持。

根據招股書顯示,光大金控通過博邁科2012年底時第四次增資,向博邁科投資了1億元,截止目前光大金控手中的股票市值約1.52億元。也就是說,加上之前1698.64萬元的減持金額,不考慮分紅因素情況下,光大金控投資6年,僅浮盈不足70%,若未來博邁科股價持續下行,光大金控壓力不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