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在父母的眼中,永遠是心頭肉、手中寶。作爲父母,最開心的是莫過於兒女們生活得幸福,快樂。

但養女阿梅卻感受不到丁點的幸福,尤其是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父母的話更是讓她

心如刀割。

01

阿梅來自農村,是個抱養的姑娘,上面還有三個哥哥。

在她十歲時,就從別的小朋友嘴裏聽到:"你不是親生的,你父母不要你了。"

雖很傷心難過,但她化悲傷爲動力,在學習上一直是出類拔萃。

拿到大學通知書那一刻,她樂壞了,父母卻表示:家庭經濟緊張,無法負擔起她上大學。

在求知慾的迫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下,她申請了助學貸款。在大學裏她勤工儉學,四年裏,幾乎不花家裏的錢。每次逢年過節回家,都會給父母買些衣服和帶些營養品。

|"即便你們沒有生我,但卻養育了我,讓我的生命有了延續,我一定會竭盡所能地孝敬你們!"她默默地想。

所以,每次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包,儘量幫父母多幹些農活。同齡的孩子還在父母的懷裏撒嬌,她已是烹任達人,蒸、煮、燒樣樣在行,且地裏活也不在話下。

參加工作後,她能省則省,一面要還着貸款,一面還想討父母開心,表表心意。

雖然苦點、累點,她都毫無怨言,有愛她的父母一切都值了。

28歲的她,在步入婚姻的殿堂時,父母及哥哥們卻在彩禮上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心",把這28年她對家人的付出,築起的層層愛擊得粉碎。

別人結個婚,看清了男方家的妖鬼神蛇,而她卻有苦難言,孃家人太讓她心寒了。

02

"彩禮送二十萬,媽也不是財迷,就一分不給你回了,也算是報答你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媽媽滿臉笑容地說。

大哥說,給我準備三萬,我要買車。

二哥說,最近手頭有點緊,先給哥兩萬花花。

三哥說,給我三萬,在網上貸了些款,利滾利太厲害了,先讓哥把那還了吧。

她愕然,錢還沒到手呢?哥哥們怎麼能如此惦記呢?

阿梅無語了,上學時,她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哥哥們也沒問過她需不需要錢,給個一二百的,這結婚送點彩禮,全部都盯上了。

她沒吭聲,但滿臉的不悅。

父母看到,趕緊又說:"要不這樣,二十萬全部拿現金,給你賠嫁十萬,但是先存到我的卡里,我幫你保管着。"

毫無疑問,所謂的陪嫁只是一張空頭支票。她反駁了兩句,父母便罵養了個白眼狼。在此事上,她連發言權都沒有。

這苦楚找誰說去?

這麼多年,她也明白,其實家裏每年的蘋果和花椒收成也不小,父母全部接濟了幾個哥哥,在她上學需要用錢時,卻叫苦連天地哭窮。

懂事的她覺得無所謂,苦點,累點一切都過來了。生活雖然爲難了自己,卻也把自己逼得更加優秀了。

結婚,房子和車子都是貸款買的,家人怎麼不想想,她還欠銀行一大筆債務呢?難道養育20多年,爲了索回自己的養育費,狠賺一筆嗎?

並非她把金錢看得重,而是看到一家人的態度和對錢的熾熱上,完全與她不顧,把她的結婚當作自己的發財方式,真是令人氣憤!

她的心拔涼拔涼,"如果是親生女兒,他們會這樣嗎?"

金錢,是人品的試金石。阿梅的親人,在金錢面前把自私、貪婪表現得淋漓盡致。

03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身小棉襖,但她貼心了,父母卻利用了她的勤快與善良步步緊逼。以前,她雖是女兒,卻幹着保姆的活,此時,她要出嫁了,家人卻把她當作了搖錢樹。

"母慈女孝母女情,母懷兒女十月胎,辛酸只爲兒女忍,兒女寸心報三暉。"

沒有懷胎這十個月,父母在金錢面前,"慈"完全消失了,眼裏只有利益,不爲女兒考慮一點點,讓她這個養女如何報三暉?

抱養個女兒是爲了什麼?

常言道:世間最深情不過母女。不就是爲了能和女兒說些貼心話,看着她幸福,在年老無依時,多一些陪伴和照顧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