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人慶藉着家鄉美景成了《山鄉春色美》,可是我要去寫的話估計只能寫出一篇“長沙臭豆腐品鑑指南”。所以,不去長沙到底能不能喫到正宗的臭豆腐。

原標題:除了長沙,還有哪兒能喫到正宗長沙臭豆腐?

“不用去長沙,就能喫到正宗長沙臭豆腐,歡迎大家現場品嚐”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句廣告語和長沙臭豆腐開始遍佈全國各地的小喫街,西安的回民街有,成都的寬窄巷子有,蘇州的平江路也有,北京的南鑼鼓巷曾經也有。

雖然各家都說自己的是獨家的祕方,最正宗,但不管走到哪條街上,聞到的都是那股相同的的“臭氣”。

有意思的是,作爲土生土長的長沙人,不管去哪旅遊在查看當地美食攻略的時候都有人會推薦xx小喫街的炸臭豆腐,那種心情也是五味陳雜。

追溯對臭豆腐的回憶,起始應該是小學階段,一個推車三輪車的阿姨在學校門,臭豆腐是1塊錢4塊,沒有嘿嘿~

當時我一天的零花錢是5毛,想喫一次臭豆腐經常需要攢兩天的錢,所以在錢不夠的時候,放學就要急急忙忙的跑回家,要不然那濃郁的“臭氣”會燻的人直流口水。

但第二天錢夠了就要瀟灑的叫上一份,強調一聲“多放點湯”,接過滾燙臭豆腐,輕輕一咬,湯汁瞬間在脣齒間蔓延,酥脆的外皮上似乎還有油星跳躍。

吹着氣細細品嚐,全部解決後,再把湯底一掃而光,抹一把嘴,滿足的回家看動畫片!

在迅速發展的都市中,存在於回憶裏的臭豆腐,慢慢從三輪車上消失,成爲一個小小的門店,進駐到各個小喫街,小喫城。

我也離開長沙,定居北方城市多年,每每嘴饞的時候也會去嘗一下不用去長沙就能喫到的“正宗”臭豆腐。雖然味道同樣很好,但不管怎麼樣都喫不出曾經的味道。

有一次閒聊和發小談到學校門口的臭豆腐,我說在外面喫不出原來的味道了,發小說我想臭豆腐的時候想滿足的其實不是味蕾,而是精神需求,這叫作鄉愁。

那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上了歲數的人真的會思鄉。只是有些不甘,別人的鄉愁是一碗水,是一杯酒,是一朵雲,是一張小小的船票,爲什麼我的鄉愁是一碗臭豆腐,這或許就是文藝青年和喫貨青年的區別吧。

同樣是家鄉,熊雪峯借一口井寫出了《井,鄉村嬗變的美麗“句號”》;李人慶藉着家鄉美景成了《山鄉春色美》,可是我要去寫的話估計只能寫出一篇“長沙臭豆腐品鑑指南”!

帶有“臭氣”的文章不寫也罷,至此已經被燻壞了鼻子的童鞋快來聽一聽文藝青年筆下的家鄉,不僅美若仙境,還帶有山水的芬芳。

該片段節選自“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徵文集結的《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國》中《山鄉春色美》。原作者李人慶,由《我和我的祖國》全民誦讀活動選手楠故傾情誦讀。

這種彩蝶飛舞,天然成趣的美景和小哥哥的聲音很搭呢,如果你也喜歡他的聲音,可以在咪咕閱讀客戶端他投上一票,還有機會抽取咪咕Kindle和閱讀書券。

聽過之後是不是覺得清新多了?

如果你也想加入這份清新,歡迎來《我和我的祖國》全民誦讀活動圍觀,爲喜愛的作品投票就有機會抽取咪咕Kindle和閱讀書券,參與作品錄製更有500元書卡咪咕Kindle等大獎!

只需要打開“咪咕閱讀”客戶端→點擊發現→點擊熱門活動→找到我和我的祖國誦讀活動→投票參與活動:

還等什麼?

Q:

所以,不去長沙到底能不能喫到正宗的臭豆腐?

A:

非長沙人或許能,長沙人不能!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參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