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藥丸了這麼多年,它怎麼還沒完……

  文/風瞳君

  早在2005年,EVA之父庵野秀明就曾在採訪中表示“日本動畫能再撐5年就不錯了”,宮崎駿也曾經提到“日本動畫有個屁未來”。然而一晃過去了10多年,日本動畫在經歷了迷茫時期後,如今似乎有重新欣欣向榮的跡象。有人說這是在外國資本重新激活了日本業界的活力,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日本動畫業界“藥丸”的聲音從何而來:

  日本動畫業界被看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業內作畫人員的薪資問題。曾有不少畫師在日推上爆料自己的悲慘境遇,甚至稱“業界宛如奴隸市場”。

  例如有一位推特網友稱,他有個在動畫業界工作的年輕朋友,就抱怨過自己曾一週不眠不休的工作,平時每月也只是休息0~3天左右,月工資1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000元左右),5年沒有漲過工資……據傳這種情況在業內還算是好的。

  特別是在講述動畫業內的動畫——《白箱》走紅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對日本動畫業界的狀況產生好奇。在2015年的“動畫製作者實際情況調查”的報告中,就曾採訪了756名動畫從業者,對其收入情況進行了調查。

  調查顯示,被調查者的平均年收入爲332.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萬元),似乎並沒有盛傳的如此悲慘。但如果看到具體的待遇,原畫師的平均年收有282萬日元、上色職位的人員平均年收爲195萬日元、第二原畫爲112萬日元,而動畫師僅僅只有111萬日元。

  但其中也存在着超高收入的羣體,監督(導演)的平均年收便有649萬日元之多,人物設計則有510萬日元,總作畫監督也有564萬日元。所以並不是動畫業界所有從業者的收入水平都底下,而是職位間的收入差距非常大,特別是對剛入行的新人來說,將會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但對頂尖的動畫人才來說,其實收入並不低!

  動畫《白箱》中的收入圖

  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話,手冢治虫當時開創了動畫師“計件算錢”的工資制度,按所畫張數計算,畫一張拿一張的錢,所以縱使作品大賣,也無法增加動畫師自身的薪資。而且動畫師也沒有自行組織工會,獲得向資本提要求的能力。

  對新人“不友好”的工作待遇,也導致了日本動畫界人才儲備的不足,年輕人不願意從事動畫工作。動畫公司便招不到足夠的人,只能將作品的作畫工作向國外外包。長期的外包又會導致國內的動畫人得不到足夠的鍛鍊成長,水平得不到精進,收入自然也無法提升……惡性循環下,導致了日本動畫業界的作畫人才青黃不接。

  除了基層的動畫師的日子不好過以外,動畫公司本身也面臨着生存的問題。這就又要說到“製作委員會制度”了。

  《EVA》將製作委員會制度發揚光大

  歷來日本動畫製作的資金都是以製作委員會的方式獲得的,也就是製作動畫是需要各方出資動畫製作委員會,來獲得動畫製作的資金,之後所得利潤按協議分成。這種方式分散了投資方製作動畫的風險,但另一方面也減弱了小公司的話語權與獲得高收益的可能。

  小動畫製作公司往往在製作委員會中所佔的出資並不高,甚至可能只會拿固定的製作費,所以縱使作品火爆,最終分到動畫製作公司手中的錢可能並不多。

  根據帝國Data bank的統計,10年間動畫公司的平均收入下降了4成

  隨着動畫市場規模的擴大,動畫製作公司也越來越多。根據帝國Data bank的統計數據,1990年日本只有93家動畫公司,而截止到2017年8月,日本動畫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230家。公司數量的增多稀釋了分配到每家動畫公司的資源數量,並且爲了規避風險,資本也傾向於分散投資金額,減少投資預算。

  所以雖然作品數量增多了,但長篇作品已經幾乎消失,貌似市場繁榮,但總的集數產量其實並沒有太大變化。

  從2000年開始,動畫製作公司數量暴增

  日本動畫在國際上有着很高的反響,既然國內市場不好運轉,那爲何不尋求國外發行呢?答案便在於國外複雜的環境。盜版橫行、各地觀衆的觀賞口味衆口難調等等,導致日方無法獲得穩定的收益。當然這一點已經隨着網絡流媒體的出現而得到了解決,日方已經可以通過與各視頻網站合作,出售動畫的播放權獲得收益。

  碟片販賣的收益減少,動畫放送的收益提高

  小趴提到的以上幾點也許並不全面,但確實是日本動畫發展面臨的幾個重要問題。而隨着網絡流媒體時代的到來,外國資本開始涉足日本動畫市場,這似乎改變了日本動畫的自然發展軌道,讓江河日下的日本動畫重新煥發生機!

  在今年的“AnimeJapan 2018”上,我們看到了Netflix(網飛)與大量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參展。作爲外國資本進入日本動畫業界的代表,我們不妨先來看看Netflix 與中國互聯網企業兩方是如何涉足日本動畫業界的。

  首先來看看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的參與模式:

  AnimeJapan 2018上的中國企業展臺

  1.出資參與動畫製作委員會

  這可能是參與進日本動畫業界最直接的思路:想掌握對一部動畫的控制權,那麼對其進行投資就行了。出資比例越大,就越能在動畫的各個環節中掌握話語權。

  嗶哩嗶哩、騰訊、愛奇藝等國內互聯網企業都多多少少以此種方式參與了不少動畫作品,比如B站投資了《超能力女兒》、《喜歡拉麪的小泉同學》,騰訊投資了《宇宙警探élDLIVE》,愛奇藝投資了《龍心戰紀》等等,中國資本參與到製作委員會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B站就在近年投資了不少日本動畫作品

  投資最直接的利益便是獲得了投資動畫在自家平臺的放送權,此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作品內出現國內不適宜出現的內容,減少作品在播出過程中的風險。

  2.中日合作製作動畫

  近年來由於日本國內原創IP的不足,導致日本開始向海外尋求IP。而中國國內以閱文集團爲代表的很多平臺,手握重量級IP又苦於沒有成熟的公司將其打造爲動畫。如此兩方一拍即合,很多中日合作的動畫作品便出現了。

  其中的開山之作便是騰訊出品的《從前有座靈劍山》,此後還有像《一人之下》,《侍靈演武》、《一課一練》、《銀之守墓人》、《凸變英雄》、《重神機潘多拉》等作品。我們能從中看到此類作品的質量在不斷進步,但也不得不承認,目前還是鮮有在製作質量和口碑上都廣受好評的中日合作動畫誕生。

  3.在日成立動畫公司

  另外一條途徑便是直接在日本成立動畫公司,通過直接吸收僱傭日本業界的人才,來打造高水準的動畫作品。

  其中最具知名度的便是由李林豪創立的繪夢動畫,在國內與日本均成立了公司。長期與騰訊動漫、有妖氣動漫、土豆動漫、BILIBILI、光線傳媒等知名公司進行深度合作,《擼時代》、《饅頭日記》、《王牌御史》、《中國驚奇先生》《狐妖小紅娘》、《靈域》、《突變英雄》、《端腦》、《雛蜂》、《那年那兔那些事》、《從前有座靈劍山》等知名動畫作品皆出自繪夢動畫的打造。繪夢一手承包了國產二維動畫的半壁江山。

  類似的中國資本的頻繁活動,讓日本網友們驚呼“日本動畫業界要靠中國來拯救了!”,只是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看到特別出色的作品誕生。

  而世界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網飛(Netflix)也在近年與日本動畫業界展開了多項合作,併爲國外資本的投資形式提供了一個新模式。

  在2015年,網飛正式宣佈了全球化計劃,要將業務從美國推廣到全世界,日本動畫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經歷了前期與國內視頻網站平臺類似的購買獨家播放權後,網飛發現日本動畫業界面臨的問題其實可以歸結爲兩個字——沒錢。

  在購買播放權的同時,網飛也在認真研究日本動畫業界的運作模式

  Netflix大筆一揮,宣佈預計將在2018年製作30部新動畫。並且由於在Netflix上的原創作品都需要遵循獨佔和最速原則,所以Netflix在日本直接拋棄了“製作委員會”模式,直接獨立出資給動畫製作公司。傳言Netflix給予動畫製作公司的預算遠高於通常的行業報價。

  並且由於Netflix只要求能夠擁有獨播權,版權依然在動畫製作公司手中。而且Netflix並不參與衍生品開發、碟片發售等後續部分,也就是說,動畫越是大賣,動畫製作方越是能夠直接獲得利益。

  

  網飛在年初發布的日本動畫宣傳片“好動畫,一目瞭然”,非常接日漫的“地氣”

  這種建立在“有錢真好”上的機制,去除了製作委員會中博弈的繁瑣,充分激勵了日本動畫製作團隊的積極性。自己則完全不干預動畫的製作環節,既繞過了國際團隊間的磨合成本,還保證了出品動畫的質量。

  因此,我們現在每一季都可以看到網飛出品或獨播的日本動畫作品《小魔女學園》、《惡魔人》、《哥斯拉:怪獸行星》、《A.I.C.O. -Incarnation-》、《B: The Beginning》、《裝刀凱》等,幾乎都是質量和口碑雙豐收的佳作。

  當然國內互聯網巨頭與Netflix 在目的性上是有很大區別的,國內互聯網廠商的主要目標並不在日本觀衆身上,而更在乎出品動畫是否能在中國市場中有所建樹。既然目標是中國市場,就必然不能將動畫製作的主動權交於日本動畫公司,那麼國際團隊的磨合成本將會是不可避免的。

  朱曉在日本創立的糖果盒動畫,幫助了不少有才華的年輕人進入並熟悉了日本動畫業界

  中國資本要意識到,日本頂尖動畫人才的收入並不低。國內廠商如果想要真正發揮日本動畫人才的力量,只靠薪酬打造的物質環境是不夠的,還要有願意入鄉隨俗的本土化精神!

  除了網飛與互聯網公司的資本,其他如沙特阿拉伯等也對日本動畫進行了投資。國外資本的大量湧入一方面緩解了日本動畫業界的一些難題,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國際化的需求,這也潛移默化的對日本動畫的創作內容產生了影響。

  

  中東企業Manga Productions與東映動畫合作推出,以中東民間故事改編的《キコリと寶物》

  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中國觀衆喜愛的“中國風”作品的大量出現,《從前有座劍靈山》、《侍靈演武》等過去不長見的中國神話歷史題材,如今變的司空見慣。而符合歐美觀衆喜好的硬派科幻作品,如《哥斯拉:怪獸行星》、《A.I.C.O. -Incarnation-》、《B: The Beginning》等也不斷湧現出來。

  而在國際享有聲譽的湯淺政明監督,在近兩年接連推出《宣告黎明的露之歌》、《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惡魔人 Crybaby》等。能夠如此高產的製作動畫,想必也與其作品能夠受到國外觀衆喜愛有關。日本動畫界正不斷從成功的外國投資動畫案例中,瞭解各國觀衆的喜好,獲得國際化的視野!

  湯淺政明近年高產異常

  隨着視野的開拓,日本動畫界也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因爲要想製作符合國外觀衆喜好的作品,就必然需要了解當地文化的人才。前段時間刷爆國內網絡的《博人傳》第65話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個起手式,一段詠春,毋庸置疑可以抓住中國觀衆的心

  過去我們見到過日本動畫中很多“李小龍”式的功夫畫面,但“火影忍者+詠春拳”在有國際人才大量參與日本動畫之前,是不可能出現的。

  在國外資本的衝擊下,日本動畫可能不會如迪士尼一樣,追求打造出全球通行的“閤家歡”作品。未來日本動畫只要與各地企業與公司合作,因地制宜的打造出符合當地受衆喜好的作品便可以了,之後憑藉網絡視頻平臺的便利,讓各地觀衆各取所需。

  接受並理解世界各地觀衆的“口味”,不一味追求“閤家歡”的製作思路,以新的方式“彎道超車”獲得國際市場,這說不定是國際資本給予日本動畫業界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模式!

  - END | 動畫學術趴 -

  

  Aniwow!動畫節| 跨國動畫“集團軍”|面部表情捕捉黑科技|課堂呵護系統|交互漫畫|應援文化的前世今生|動畫行業難逃寒冬 |首部國產少女動畫|抵制「娘炮」|2018各高校動畫畢設|學術趴網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