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記者:

  馮詩瑩(2018級)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劉 金(2018級)軟件學院

  耿薀娜(2018級)機電工程學院

  趙 朵(2017級)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張藝瑩(2017級)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潘嘉城(2017級)大數據學院

  楊竹馨(2017級)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李書陽(2016級)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本期編輯:

  趙海龍(2015級)藝術學院

  部分內容來自內蒙古新聞網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國草原壯麗富饒,遊牧人民胸襟豪放。這,就是內蒙古。

  漫漫林海、皚皚雪原、浩浩河湖、綿綿青山、蒼蒼大漠,似乎對人們有着神奇的魔力。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或“內蒙”,內蒙古自治區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蒙古族、漢族、滿族、回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朝鮮族、錫伯族、土家族、東鄉族、苗族等55個民族,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可謂獨樹一幟,草原盛會——那達幕,“那達慕”在蒙語中是娛樂、遊戲的意思,那達幕之日商販雲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成百上千的牧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賽馬場,一面觀看比賽,一面擂鼓搖旗,助威吶喊。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着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也是外地遊人感興趣的下榻場所。蒙古包體現着蒙古民族的審美觀與高超的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觀賞價值,同時具有實用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在歷史上,許多東西方旅行家、探險家、學者在他們的著作裏寫到蒙古包,法國魯不魯乞在他的《東遊記》中就寫到過這個神祕的地方。

  提到內蒙古,不得不提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馬頭琴音樂,特色鮮明的造型,獨特的演奏方式,唱出了內蒙古人民的不羈與自由。

  呼倫貝爾大草原,綿延起伏的大興安嶺林海與呼倫貝爾草原交織錯落,風光旖旎、土地肥沃、山河壯美,是祖國北方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國家級商品糧油基地。大自然刻畫出的草原輪廓宛若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

  記者:你瞭解絲綢之路嗎?

  A:古絲路的開闢,促進了蒙古乃至整個中國與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絲綢之路成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沿着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毛皮、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而今天,絲路猶在,悠悠駝鈴,那是中西方人民友誼的聲音;茫茫戈壁,阻擋不了中西方人民思想的交流與融匯。

  記者:對於絲綢之路帶給你家鄉內蒙古的影響,有什麼感想?

  A:絲路的開闢與發展,使得內蒙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其實每當我想到絲路,想到他與內蒙古的淵源,想起內蒙古的發展壯大,心底的自豪便油然而生。旅遊業和文化產業都有了很好的發展,一些很具有歷史性的文化遺產也成爲我們內蒙的一張名片。這是一條文明之路,一條發展之路,它促進的,不僅僅是內蒙古的經濟發展,更是整個國家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與經濟的繁榮。

  記者:你覺得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內蒙古有什麼優勢呢?

  B:內蒙古是連接中、俄、蒙三國的中樞紐帶。再者,內蒙古成爲“一帶一路”的核心地域之一,不僅因爲草原對古代絲綢之路做過重要貢獻,還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人文魅力和歷史淵源有很大關係。

  記者:那麼絲綢之路建設對內蒙古有什麼影響呢?

  B:近年來,內蒙古的發展變化確實很大。一方面內蒙古積極擴大中蒙、中俄的貿易規模,促進國際貿易和自身經濟建設;另一方面我省也積極承辦國際活動,通過舉辦博覽會、經貿論壇等向其他國家展示自己的人文魅力。此外,通過打造特色文化區,蒙醫藥作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更能促進促進國家地區間的文化交流。總之,我認爲內蒙古的發展前景是非常不錯的!

  記者:你知道絲綢之路經過內蒙的哪些地方嗎?

  C:據我所知道的有包頭市,呼和浩特市。

  記者:你覺得絲綢之路對你家鄉有什麼影響嗎?

  C:對文化和旅遊方面的影響最大。包頭有一個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專門打造了一個絲綢之路特色展覽。以古代草原絲綢之路發展變遷的軌跡爲主線,以重要歷史遺蹟和重點歷史事件爲依託,展現了絲綢之路在包頭地區留下的歷史痕跡以及許多的歷史文物。

  記者:您認爲您的家鄉對絲綢之路在中國文化發展上有什麼幫助?

  D:絲綢之路的很多歷史性的遺蹟和留下的人文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內蒙也不例外,是中國文化的寶貴遺產,絲綢之路讓更多人瞭解了內蒙文化,瞭解了它的歷史悠久,是中國遠古人類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農業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記者:絲綢之路對您的家鄉有什麼影響?

  D:在我的家鄉,響沙灣,成吉思汗陵都是內蒙的著名旅遊景點!還使我們家鄉有了許多文化景點,旅遊產業發展的更好了,每年都有很多人來遊玩。道須溝有“塞外西雙版納”之稱呢,歡迎大家到內蒙古遊覽。

  記者:《敕勒川》這首古漢樂府詩爲我們描繪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動人場景,那麼你的家鄉有哪些讓你心醉的景色呢?

  E:夕陽西下的時候,遠處山巒披上晚霞的綵衣,潔白的雲朵,也變得火帶一般鮮紅。這是我最喜歡的景色,美輪美奐、無與倫比。一望無垠的草原,時而飛過的鷹,成羣的羊,偶爾還能聽見牧羊犬的叫聲。藍天碧草白雲,微風夾雜着青草的香氣。可以說我的家鄉的景色就如同書上描述的那般美好。

  記者:與絲路的沿線城市相比,你覺得你的家鄉最令你驕傲的地方是什麼?

  E:我的家鄉呼和浩特,蒙古語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這意味着它的自然生態環境比較好,旅遊效益在經濟中總體佔比比較好。作爲內蒙自治區的首府和“中國乳都”,乳畜業也是內蒙重要的經濟支柱。

  記者:我們都知道絲綢之路是打開文化溝通和交流之門,那麼你覺得它對你的家鄉影響大嗎?

  E:當然,給我的家鄉帶來的影響很大,不僅促進了家鄉經濟的發展,而且也給我們家鄉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機遇。讓我們的家鄉富裕了起來,進而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300多年前,當長長的駝隊從歸化(今呼和浩特)出發,經庫倫(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恰克圖,至俄羅斯時,他們未想到自己一步一步的跋涉,不僅創造了一個個商業傳奇,也爲後人踩出了一條穿越歷史和國界的北疆草原絲綢之路。

  悠悠歲月,滄海桑田。今天,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區域物流互聯互通成爲突破口,天津、錦州將成爲內蒙古西北乃至蒙古國新的出海口,成爲“一帶”與“一路”的重要連接點。時下,內蒙古正在加快構建聯通內外、安全暢通的北疆草原“新絲路”,對俄蒙將重點推進兩條出海通道、三條能源資源通道和三條旅遊通道建設。

  內蒙古作爲國家的北大門,向內連接着國內廣大的消費市場,向外連接着資源豐富的俄羅斯和蒙古國,並通過俄蒙陸路與歐洲大陸實現相互連通。近年來,隨着“一帶一路”及向北開放戰略的實施,內蒙古充分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加大與俄蒙及沿海港口、內陸省區互聯互通的通道建設,將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有效銜接,開創內蒙古向北開放新局面。

  

  我是鍾小北

  關注每一個生活在“絲路”上的中北人

  

  QQ:3113074598

  微博:@中北大學青年媒體中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