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

  张亚楠(2017级)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 琛(2018级)机械工程学院

  孙世龙(2018级)大数据学院

  赵海龙(2015级)艺术学院

  “我老实跟你说吧,

  我真的很讨厌走路的时候

  被你们这些校园媒体记者

  突然拦下来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或者拿着单反对着我的脸拍,

  更不能接受要我做奇怪的动作。”

  “我也不喜欢。”

  细细想来,刚来大学,进了青媒,似乎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与我无缘了。

  我很羡慕舍友可以在周末睡到自然醒,也很羡慕他们可以在空闲时间开黑打王者,更羡慕他们过着高中老师嘴里的那种极乐生活……

  然而,我……

  每次外出采访,准备了大大小小好几十个问题,还没张嘴就被怼了回来

  “我没有什么煽情的故事或者有趣的段子,你别采访我了。”

  “我真的很烦你们啊,每次着急有事就会被你们拦下。”

  每次在办公室里冒着被锁在宿舍外的风险而赶出来的推送,在别人眼里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重要

  “你做的微信阅读量怎么这么低?”

  ”现在人家连营销号都没兴趣看,怎么会看你一个校园公众号的东西?”

  每次在办公室里熬夜赶出来的视频,在别人眼里,也仅仅是一个视频而已

  “你空间转的那个视频好像也没多少人看耶。”

  “你看那个字幕里有一个错别字,那么没文化还是回小学重新念一遍吧。”

  每一次绞尽脑汁写出的稿子,被副部画了一个又一个圈

  “篇幅太短了吧,再长点。”

  “这句话不行,换一种叙述方式。”

  “这个字错了,还有这个标点。”

  我开始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只是一场自己的狂欢。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校园媒体接受着一次又一次落败。

  曾经,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写出过多少稿子,采访过几位保研学长/学姐,而现在,我只能低着头听别人谈论某某大V的10万+。

  似乎对于每一个媒体人而言,10万+是可以让他们奋斗终生的东西。

  “追热点,抢热门,时间就是一切,速度决定成败!”

  是不是真的只有10万+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我记得每年运动会时是全校土豪的聚会。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人群里抢位的,每一个都身怀绝技。

  “我记得当年运动会的时候,我守着沙坑坐了一天,内存卡都满了,如果不是比赛结束,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坐了多久。”

  “为了能拍清楚啦啦操,提前好几天看了天气预报,风向,风力,就怕当天没有拍到自己想要的素材。”

  细细想来,其实自己还是很喜欢这行的。

  “我不怕阅读量低,就是怕坚持不下去。”

  “其实,我最难过的时候不是写不出来稿子,而是看到干事们的退部申请,因为内心会有自责感。”

  每次自己的作品被推送后,就会盯着下面的数字,隔几分钟就会刷一下,看看最新阅读量或点赞量。

  有一条新的留言,恨不得马上进去后台互动回复。

  一个4000+的微信,感觉食堂大妈都在冲自己微笑。

  一条真心的夸奖,就是让自己一直走下去的动力。

  做了那么多,其实还是蛮幸福的。

  

  也许从某种意义而言,“学生记者”并不是记者。

  百度百科说:记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行业。

  学生记者是什么呢?

  他是一种兴趣的表现形式

  是一种梦想的实现方式

  也是一种敢于担当的架式

   为什么坚持?

  “因为想要接触更多的人,采访更多优秀的人,像他们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另外,锻炼自己的说话技巧,文字功底。锻炼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

  ——郭小宇

  “因为我喜欢形形色色的人,想要知道他们的故事,想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去正切的感同身受。嗯,其实就是想让大家都认识这些有趣的人,也想让大家认识我。”

  ——任婧

  “小时候看到电视上许多记者在一线,战地记者,社会记者,曾经别人的愿望是做老师,我的愿望是成为一名记者,大一选择了做记者,写稿,拍照,采访,我能够大胆的与别人交流。学长学姐告诉我,作为新闻人,我们要做好熬夜写稿子的准备,曾经写一篇稿子到半夜三点,电脑突然没电关机了,哭过之后重新写,虽然很累很累,但是当看到自己的稿子发布,自己的名字在平台出现,心里只有感动。大一时没有带电脑,于是我第一次去了网吧,在网吧里写稿,周围的人都在玩游戏,感觉自己是网吧里的一股清流。哈哈哈哈哈哈!感谢‘记者’的身份,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规划,大学这不到三年的时间,除了上课,几乎都在写稿中度过,现在有了一群和我一样爱好的小伙伴,我们一起成为学校里新闻的传播者。”

  ——李书阳

  “因为,可以见到很多平时见不到的人,认识很多很不一样的人,见到很多不一样的世界。”

  ——杨竹馨

  “或许是看到推送有一个还不错的阅读量时心里的那份激动,内容被夸赞时的小骄傲。但我想,还是每一个在媒体方面帮助过我的学长学姐、同伴,是通过青媒认识的这些可爱的朋友们,我喜欢这里。”

  ——栗心怡

  “可能是一种信仰吧哈哈哈。从来完全没接触过这个东西,然后进入这个领域之后受到了很多教导。虽然经历过痛苦,但自己慢慢的喜欢上了它,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又发现这条路其实可以越走越远,可以结交很多很多的朋友,也可以用在这方面的知识去帮助别人,自己也从一个轻浮,急躁的人变得很低调,很温柔。哈哈哈做记者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呢(虽然以我的水平还达不到记者吧),一点最重要的吧,这里带给了我理想,使我现在每天都很充实。”

  ——李小凯

  “接触一年多以来,充裕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也给自己提升了一项新的技能,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因为取材的需要,关注了很多媒体,从中不仅获得了某些知识,了解了热事动态,更获得了许多有意思的内容。渐渐的,关注的东西多了,了解的层面也更加丰富。在平常的学习中,也能得以体现!同时,大学是一个注重与人沟通交流的地方,在面对选题的时候,与更多有想法,有才华的人接触,大家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面对问题的讨论,给我带来很多的融洽,同时,也给自己做推文时提供了新思路,能抓住东西,能写东西,能分享东西!”

  ——吕德云

  “这一路中,真的很累!当所有的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当你身边的人慢慢都比你优秀的时候!真的会感觉到绝望!但是这正是在这样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是很多能力,怎么提高效率,怎么和他人相处,怎么理解不同的人,在不断的成长中,我看到了那些优秀的学姐学长的经历,也得到了他们最无私的帮助,在这过程中,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和朋友一起奋斗的过程,让我收获了友谊。”

  ——张亚楠

  “其实,学生记者这四个简简单单的字眼,代表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既已做出选择,再苦再难,自己都不会轻言放弃。更何况还有那样一群可爱的人们陪着自己一同前行,向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前行,此间的幸福感远远超出所受的苦与累。当初被竹马吸引,成为学生记者,是一个偶然,但坚持下去,却是必然。更何况,自己在学生记者这个群体里,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自我,活出了自己的价值,在大学里才不会沉沦,这个身份,永远在激励自己,奋勇前行,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心底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张静

  我们曾经一边吃外卖一边剪视频,一起被门卫大叔锁在宿舍门外,一起备战期末考试甚至考研。寝室之外,它是我们在大学的第二个家。

  当初的热情终是要归于平淡

  自己的选择必将负责到底

  退圈只是牢骚,玩笑不可当真

  装着一份情怀,为了一个约定。每个在校园媒体工作的校媒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曾熬夜赶稿、早起拍片,都曾为了一个选题焦头烂额,都曾接到十分棘手的临时任务。

  这些未必会呈现在大众面前,但是总有人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今晚,青媒全体成员

  向所有奋战在媒体一线的记者致敬

  

  我是钟小北

  一个还在熬夜奋战的小编

  

  QQ:3113074598

  微博:@中北大学青年媒体中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