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猛烈的防空炮火和德軍戰鬥機的瘋狂攻擊下,很多B-17轟炸機的腹部球形炮塔,往往在戰鬥結束後會卡死,機腹機槍手就只能等落地後在地勤人員的幫助下才能出來。早期的機腹球形炮塔在設計結構上就有問題,只能從轟炸機外部進入,這就導致了機腹機槍手在起飛前進入球形炮塔後,只能等轟炸機完成轟炸任務並順利落地後,才能夠再從球形炮塔裏面出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的傷亡是各大參戰國之中最低的,其海外作戰部隊中,只有40萬人死亡。但是就在這40萬死亡指標中,美國陸軍航空兵就佔到了36461人,比率約爲9.1%。這也讓很多軍迷引申出了一句玩笑:“如果穿越到了二戰美軍,前往別去美國陸航”。

美國陸航B-17轟炸機羣

作爲人類歷史上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延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總體戰”的風格,即無論前線還是後方,只要是敵人,那就都在自己的攻擊範圍之內,而戰略轟炸機部隊,也就是爲摧毀敵國綜合國力的部隊之一。

早期二戰美國陸軍航空兵的情況比較糟糕,因爲諸如P-51“野馬”等大航程護航戰鬥機還未出現,加上法國全境又都被德國所控制,這就導致爲戰略轟炸機部隊提供護航的護航戰鬥機,往往只能夠飛到法國境內時,就要折返。剩下一多半的路程,戰略轟炸機部隊就只能夠靠自己保護自己了。

B-17上的部分自衛機槍

相比於德軍的地面防空火力,當時給美軍陸航戰略轟炸機部隊帶來威脅最大的,還是德國空軍的攔截戰機。在9000米左右的高空,要用自衛機槍擊中這些機動靈活的小傢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隨着損失的加大,美國陸航轟炸機部隊不得不開始採用箱型陣型來保障自己的安全。此時,我們的主角——轟炸機自衛機槍手就出現了。

B-17轟炸機的箱型陣型

以二戰美國陸航歐洲戰區使用最多的B-17重型轟炸機作爲例子,其專職的機槍手就包括4個。分別是機身腰部兩側的側射機槍手、尾部自衛機槍手、機腹的球形炮塔機槍手,其他機組成員也需要操控包括機背機槍在內的其他自衛機槍。

側射機槍手

如果僅僅從工作量上來看,機身腰部兩側的側射機槍手工作強度最大。從飛機起飛之後,這兩個機槍手就需要幫助飛行員觀察自己在編隊中的飛行狀態,幾乎沒時間休息。當戰鬥爆發後,這兩名專職機槍手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外,還需要跑到轟炸機上其他位置,頂替犧牲的其他機組成員繼續工作。

但如果和機腹球形炮塔中的自衛機槍手比起來,側射機槍手的日子還算可以,腹部球形炮塔中的自衛機槍手,才叫“在9000米高空躺着戰鬥的人”!

沒錯,就是這個視角

早期B-17轟炸機腹部機槍塔採用的是遙控機槍塔,觀察視野不足,往往很容易被德軍戰鬥機鑽空子。於是,美國陸航緊急爲B-17轟炸機加裝了球形有人炮塔,提升了B-17轟炸機在該角度的防衛盲區。當然,機腹機槍手的噩夢就此開始了。

B-17轟炸機各機槍位的覆蓋角度

早期的機腹球形炮塔在設計結構上就有問題,只能從轟炸機外部進入,這就導致了機腹機槍手在起飛前進入球形炮塔後,只能等轟炸機完成轟炸任務並順利落地後,才能夠再從球形炮塔裏面出來。在這段時間裏,無論發生了什麼情況,都只能待在這個活動空間不到2.3立方米的戰位裏。

全程躺着戰鬥

後期的球形炮塔雖然經過改進,能夠讓機腹機槍手從轟炸機內部進入球形炮塔。但是隻有當炮塔處於斜向下45度時,機腹機槍手才能夠進出。而在猛烈的防空炮火和德軍戰鬥機的瘋狂攻擊下,很多B-17轟炸機的腹部球形炮塔,往往在戰鬥結束後會卡死,機腹機槍手就只能等落地後在地勤人員的幫助下才能出來。

一開始只能從機外進入

這時候機腹機槍手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來自戰友,因爲腹部球形炮塔在轟炸機降落時,距離地面的高度往往在15公分到30公分之間。對於飛行員來說,只要操縱桿稍微偏移一些,那麼機腹機槍手基本上就要去見上帝了。

被壓扁的球形炮塔

其次,是高空低溫帶來的殺傷。在數千米的高空,機腹機槍手雖然也穿戴有電熱防寒服。但是早期的電熱防寒服質量並不靠譜,加上機腹球形炮塔本身爲了擴大射界,並不是氣密設計,導致大量的機腹機槍手因爲防寒服失效,被結冰的尿液凍到傷殘水平。

一個直接被打掉的球形炮塔

而在進入戰鬥後,機腹機槍手可以說是整個機組中壓力最大的。不僅德國戰鬥機喜歡從轟炸機機腹位置下進行突襲,德軍高射炮火在自己屁股下,隔着層有機玻璃一直爆炸,如果精神不夠堅定,崩潰都是有可能的。如果轟炸機被重創不得不棄機跳傘,機腹機槍手又會成爲全機組最難跳傘的崗位,沒有之一。

待在裏面你就不會覺得這東西“科幻”了

但造成機腹機槍手傷亡最大的要素中,救治不及時纔是最主要的。在轟炸機內部的其他機組成員,如果有人負傷,或多或少都可以得到其他機組成員的醫療救治。但是對於機腹機槍手來說,在大部分情況下,能夠救他的,就只有上帝和自己的運氣了。

所以,如果有幸穿越到二戰美軍,記得千萬別去美國陸航。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