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件發生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燒掉了很多書籍,殺了四百六十多人。當時有很多自認爲自己是儒雅小生,他們常用古代那些聖賢之人的話語,肆意評論秦始皇政績,秦始皇是什麼樣的人衆所周知,怎麼能允許那些自詡才高八斗的文弱小生這樣說自己呢,而且對於坑儒的記載,根據司馬遷的史記上來看,是沒有這個事情的,司馬遷和秦始皇差不多一樣大,以司馬遷當時的官職,怎麼可能一點都不知道這個事情。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事情是發生在秦始皇時期,暴虐的秦始皇做出了一個驚天動地的事件,就是聞名於世的焚書坑儒事件。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面的第一位皇帝,他的豐功偉績自然是多的不計其數了,但是今天要和大家說的焚書坑儒,後世記載中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顧名思義,就是燒掉書籍殺掉儒士。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燒掉的並不是所有書籍,殺掉的也並不是那些儒雅之士,而是一些術士。事件發生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燒掉了很多書籍,殺了四百六十多人。公元前771年,當時的大秦帝國已經非常穩固了,老百姓過得非常富裕。突然間從繁重的體力活裏面解脫出來,就滋生了很多的好事之人。

這些人想着借鑑古人學問,通過前人經驗總結出新的道路。於是就出現了很多學術門派,這些人對於朝政品頭論足,秦始皇非常的氣憤,纔出現了燒書的事情。但是根據當時的史料上面的記載,並不是因爲秦始皇閒着沒事幹要燒書煮粥喝。作爲皇帝的秦始皇要創建自己的政策,但之前的書籍對於當時人們的影響太深刻,秦始皇是一位非常有治國頭腦的大人物,他不想一貫的追隨之前的腳步,而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人們對政績和功德的理解。而且當時的書籍裏面有很多都是稱讚那些之前的統治者的偉大和功德,秦始皇覺得自己纔是這個世界上可以承載這些讚美之詞的人物。
秦始皇爲人很傲氣,他唯我獨尊一枝獨秀的想法非常嚴重,秦始皇的暴虐在史料裏就有很多介紹,他能做出這樣的事一點都不奇怪。焚書坑儒有不同的版本,至於爲什麼要這麼做,原因衆說紛紜。當時有很多自認爲自己是儒雅小生,他們常用古代那些聖賢之人的話語,肆意評論秦始皇政績,秦始皇是什麼樣的人衆所周知,怎麼能允許那些自詡才高八斗的文弱小生這樣說自己呢,而且對於坑儒的記載,根據司馬遷的史記上來看,是沒有這個事情的,司馬遷和秦始皇差不多一樣大,以司馬遷當時的官職,怎麼可能一點都不知道這個事情。還有一種說法是,並不是殺了很多儒雅學士,殺掉的是一些江湖騙子。

因爲秦始皇專注長生不老,想要把帝國永遠停留在手裏,他蒐集天下江湖術士,給自己尋找長生不老。哪有什麼人能夠長生不死,但秦始皇認爲自己是捨我其誰的人物,認爲自己和那些俗世之中的人不一樣。於是這漫漫的求仙之路開始了,經過很長時間也沒什麼進展,秦始皇發現,這些人是通過尋藥來達到他們想要傳播道經的目的。認爲這些人欺騙自己,一氣之下就把這些人殺了。秦始皇在新政道路上遇到很多阻礙,畢竟當老百姓的思想非常封建,對於秦始皇這樣的新想法都不贊同。丞相認爲可以把這些人都加封外派鎮守,這樣就可以鞏固現有局勢。但很多人認爲不該這麼做,吵得不可和開交,秦始皇決定不分封。
秦始皇設立郡縣,把權力分散,避免權力集中。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宴請羣臣,又一次發生了爭吵,秦始皇大怒,於是就有了焚書的事情。當時燒了很多書,關於古人德政和治理國家的書籍全部被燒。秦始皇並不昏庸,焚書的目的不是要把所有書籍都燒掉,那些關於治病救人,歌頌大好河山,讚揚英雄的書沒有被燒。焚書事件舉國動盪,浩浩蕩蕩的燒書大軍,忙的不可開交。在焚書後的第二年,又發生了坑儒事件。公元前212年,震驚全國的坑儒事件爆發了。當時秦王朝已經穩定,作爲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就開始要尋求長生不死。當時的秦始皇已經是權力的頂端了,想要把基業永遠留在自己手裏,這個想法可以理解。

秦始皇認爲自己是這天下最偉大的人物,一心想要長生,找來所有能人術士,一起爲他煉造長生不死藥。秦始皇已經着魔了,誰的話都聽不進去。經過了漫長的尋找,絲毫沒有進展,秦始皇非常氣憤,他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秦始皇懷疑這些人通過尋藥來傳播道經而大怒,把這些人都殺掉,這就是所謂的坑儒。始皇焚書坑儒的事情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罵名,被後人說是暴虐的昏君。其實他沒殺很多人,也不是燒掉了所有的書,這一點在一些歷史文獻裏都有記載。雖說失去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書籍,這令後人非常可惜,但是這一切都是爲了社會的進步,都是可以理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