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实中坦克往往采用合金装甲,例如二战日军坦克标准装甲板就是镍铬合金,另外还加上表面渗碳技术加以硬化,就算装甲厚度在火炮的穿甲指数内,但是防御炮弹的能力提升了不少,也不一定能够击穿。二战后反坦克炮与坦克的对抗仍然在继续,不过因为技术的提升,拖曳式反坦克炮已经很难生存,坦克本身成为反坦克的重要手段,但是甲与弹的对抗仍然在继续,哪怕是当今复合装甲发展如此迅猛,要想成功击穿另一辆坦克,同样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反坦克炮与坦克这对冤家,曾在二战中进行了激烈的交锋,研制更强穿甲能力的火炮一直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即使是火炮的穿甲能力达到某一数值,在实战中也很难保持较高的击穿率,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于一款反坦克炮而言,它的首要作用是击穿装甲,人们常常通过测试,确定该炮在特定距离上对不同角度放置的装甲板穿透能力如何,这个标准往往也会造成一些误区。
最主要的就是常用的测试装甲板都是均质钢装甲,也有少量使用镍铬合金装甲板等其他材料,对于依靠动能起到贯穿效果的炮弹而言,命中不同硬度的目标,穿甲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对均质钢装甲的穿透力只能是一个相对中肯的参考。
现实中坦克往往采用合金装甲,例如二战日军坦克标准装甲板就是镍铬合金,另外还加上表面渗碳技术加以硬化,就算装甲厚度在火炮的穿甲指数内,但是防御炮弹的能力提升了不少,也不一定能够击穿。
炮弹种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说衡量一款反坦克炮的穿甲能力都是以发射最好的穿甲弹测得的数据,但是现实中并非如此,因为火炮配备的弹种很多,如二战德军最好的弹药就是钨芯穿甲弹,另外也有常规被帽穿甲弹等,这些炮弹的穿甲能力就降低了一个档次了。
当然,火炮的穿甲能力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火炮口径的大小,炮弹结构比例的不同等,有的火炮炮弹发射后动能衰减严重,例如曾经日军装备的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发射穿甲弹时1000米距离上只有可怜的8毫米穿甲能力,动能衰减已经严重到难以接受的地步。
正如前文所说,坦克为了提升防御力,往往采用合金装甲,而且使用特殊工艺改善其软硬结构,使其在受到穿甲弹打击时有一定的缓冲,提升跳弹的概率,降低穿透率。这种装甲结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复合装甲这种复杂的结构。
另外装甲板倾斜布置,也会对穿甲弹造成很大的影响。最典型的就是二战苏军T-34中型坦克,倾斜布置的好处,就是以更薄的装甲满足了更强的防御要求;再加上实战中,反坦克炮并非每次都是正面面对敌人,基本上都是以一定的斜角展开攻击,穿甲弹在穿透装甲板的时候,实际穿透的距离要高于装甲板的厚度,有些威力不足的炮弹就没法走完这个过程。
这种例子在实战中比比皆是,就算是号称二战最强的88炮也同样有失手的时候,法兰西战役期间,就有几辆玛蒂尔达步兵坦克从它的炮口下死里逃生,当然这跟坦克本身前装甲厚重也不无关系。
总之在允许的范围内,既提高坦克的装甲厚度,又增加装甲布置的倾斜角度,总是不会错的,放在今天也同样可行。
总的来说反坦克炮要想击穿坦克,受到的影响因素还是很多的,所以战场上双方都会极力追求绝对的火力碾压,如果37毫米反坦克炮会有很大概率难以击穿,那么就用威力提升数倍的75毫米炮来解决问题,总之都是为了打倒对手。
二战后反坦克炮与坦克的对抗仍然在继续,不过因为技术的提升,拖曳式反坦克炮已经很难生存,坦克本身成为反坦克的重要手段,但是甲与弹的对抗仍然在继续,哪怕是当今复合装甲发展如此迅猛,要想成功击穿另一辆坦克,同样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