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7月,《中國好聲音》第一季正式開始播出,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四位非流量的“樂壇老將”吸引了不少觀衆,因爲節目形式的新穎、四位導師的幽默、選手的質量,《中國好聲音》第一季一炮而紅,收視率也從一開始的1.477,不斷飆升,最高的時候達到了6.101,成爲了當時風光無兩的綜藝節目。曾經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都是許多觀衆心中記憶猶新的選秀節目,它們也都從曾經的盛極一時逐漸銷聲匿跡,而如今的許多選秀節目所走的路其實與它們也沒有什麼不同,想來,給予所有人一個緩衝期,當優秀的選手積攢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全新的、吸人眼球的選秀類節目將會重振旗鼓。

2012年,音樂類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猶如平地一聲驚雷,吸引了無數觀衆的注意,楊坤在節目中屢屢提及的32場演唱會,更是成爲了當時盛行的網絡用語。時至如今,許久未現身《中國好聲音》舞臺的楊坤被問及是否會參加類似於《中國好聲音》的節目時,楊坤直言:“再也沒有《好聲音》了。”

11月8日,歌手楊坤現身某活動,被問及是否會參加與《中國好聲音》類似的音樂類選秀綜藝時,楊坤錶示:“再也沒有《好聲音》了,好聲音也沒戲了。”隨後解釋道:“我覺得現在的綜藝和我們前幾年的綜藝不一樣了,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面對這一回答,許多網友不勝唏噓,回想起音樂類選秀節目曾經的風生水起,無可奈何道:“的確,這兩年的《中國好聲音》幾乎沒有任何水花了,音樂類選秀開始走下坡路也是有目共睹的。”

曾經的萬衆矚目,如今的無人問津

2012年7月,《中國好聲音》第一季正式開始播出,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四位非流量的“樂壇老將”吸引了不少觀衆,因爲節目形式的新穎、四位導師的幽默、選手的質量,《中國好聲音》第一季一炮而紅,收視率也從一開始的1.477,不斷飆升,最高的時候達到了6.101,成爲了當時風光無兩的綜藝節目。

隨着節目的熱播,節目中的許多選手也一躍成爲當時衆人追捧的熱門人物,如今依舊在音樂行業活躍的吳莫愁、袁婭維、金志文、吉克雋逸、梁博等歌手,都是《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熱門選手。

延續了第一季的熱度,《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第三季的熱度維持在可觀的狀態,節目中偶有熱門選手走出,《中國好聲音》第四季因爲周杰倫的加盟,令這檔節目似乎有了新的轉機,然而即使節目熱度穩住了,但是熱點不再是選手與節目,更多的目光放到了導師的身上。

之後,因爲版權的原因,節目更名爲《中國新歌聲》,雖然改變了部分節目內容,但依舊難挽頹勢,《中國新歌聲》製作了兩季之後,節目再次更名爲《中國好聲音》,然而此時此刻,這個改名於觀衆而言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不少觀衆連這個“波瀾”都不曾知曉。

隨後,《中國好聲音2018》、《中國好聲音2019》雖然都在導師陣容上下足了功夫,《中國好聲音2018》邀請了謝霆鋒、李健,《中國好聲音2019》邀請了王力宏、李榮浩,但節目依舊不溫不火的開始與結束。部分觀衆直言:“以前即使不看節目,對於導師、選手、歌曲都還有所聞,現在真的是一點聲音都沒有了。”

與此同時,《中國好聲音》的觀衆口碑也是每況愈下,若說第一季7.8的豆瓣評分算是一個不上不下的成績,那麼《中國好聲音2019》4.7的豆瓣評分就可窺見觀衆對節目的不滿了。

冷清不止在《好聲音》

面對這樣的“沒落”,所有人都會不自覺的嘆一句可惜,但其實這樣的走勢並不只存在於《中國好聲音》這一檔選秀節目,而且它們熱度退卻的速度更甚於《中國好聲音》。

2017年6月,《明日之子》第一季正式開播,無論是楊冪、薛之謙、華晨宇三位星推官,還是毛不易、周震南等選手都成爲了當時的話題人物,其中,毛不易更是憑藉多首原創歌曲獲得了衆多觀衆的喜愛,直至如今,他也成爲了知名度與作品傳唱度都十分可觀的新生代歌手,並擔任了《明日之子:水晶時代》(《明日之子》第三季)的星推官。

然而,這樣的熱度與選手產出率並未延續,2018年6月,《明日之子》第二季正式播出,熱度平平。2019年6月,《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開播,即使節目組邀請了孫燕姿擔任星推官,也未能引起過多的水花。

2018年1月,偶像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偶像練習生》橫空出世,沒有緣由的橫掃網絡,成爲了當年現象級的綜藝節目,許多選手都通過這檔節目被更多觀衆認識、喜歡、追逐。比拼過後組成的限定組合Nine Percent從成立之初,到最終解散,都是萬衆矚目的話題焦點。

但是這樣的熱度在第二季來臨的時候,就不復存在了。《青春有你》雖然熱度還是比較可觀的,其中也有選手收穫了不小的關注。但是離“出圈”與“現象級”都還有不小的差距。

“有節目,無選手”是最大困境

僅僅一年的時間,同一檔節目卻有了天差地別的待遇,這樣的處境着實令人有些摸不着頭腦,對此,有的觀衆認爲:“造成這樣的現狀,是因爲這兩年音樂行業的不景氣。”也有人認爲:“節目質量越來越差,真的難以吸引觀衆。”

而在這些紛紛擾擾之中,選秀類節目爲何遇見瓶頸的時間越來越短,原因似乎也初見端倪了。

其一便是許多觀衆津津樂道的資本加入。一檔節目在開播之際收穫了空前的熱度,當它有第二季,或者更多季的時候,想要前來分一杯羹的人將會源源不斷。基於這樣的目的,無論是節目,亦或是參與其中的所有人,都不再純粹。製作優質的節目不再是最終的目的,如何去“平衡”出彩的選手,去“製造”出彩的選手成爲了重中之重。

其二便是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優秀的選手成長。如果說“資本的加入”是有意願做優質節目的製作組能夠規避的因素。那麼,“沒有足夠優質的選手”則成爲了所有選秀節目無可奈何的現狀。

一檔選秀類節目,需要能夠支撐起節目的選手的數量是龐大的,然而,隨着節目每一年的製作,被挖掘的選手越來越多,剩餘的、可被挖掘的優質選手越來越少。衆所周知,天賦型選手需要時間去等待,努力型選手需要時間去培養。但是每一年都會製作的節目沒有時間去等待足夠多、足夠優秀的選手出現,因此濫竽充數或者已經紮根舞臺多年的選手就越來越多,當節目的內容逐漸被“差不多”所填充的時候,觀衆的反饋就會逐漸變得冷漠,最後則是不再關注。

與此同時,隨着一檔節目的爆紅,無數檔與之類似的節目將會如雨後春筍般,一茬接着一茬。有的時候甚至是同一時間段,於不同平臺播出。當選手質量都難以支撐一檔節目的時候,無數檔類似的節目還要“瓜分”爲數不多的儲備選手,由此而來的選手陣容可想而知。

其實,對於選秀類節目,觀衆早已經分外熟悉。曾經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都是許多觀衆心中記憶猶新的選秀節目,它們也都從曾經的盛極一時逐漸銷聲匿跡,而如今的許多選秀節目所走的路其實與它們也沒有什麼不同,想來,給予所有人一個緩衝期,當優秀的選手積攢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全新的、吸人眼球的選秀類節目將會重振旗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