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 朱晖 谭洪汀 覃磊

【核心阅读】

政府多费心,企业少跑腿。日前,田心高科园高效节能有色金属熔炼装备产业化项目现场,99.4亩土地已完成交地。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冯海根高兴地说:“本月即可开建,力争明年9月投产。”

“原先办理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三证’,需要自己跑部门,来来回回,费时费力。现在园区推行项目前期代办制,办证事宜全由代办公司负责,3个月就可办好。”冯海根说。

这是石峰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重商、优商、亲商,是其“传承”下来的发展“真经”。

今年以来,该区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不断强化服务能力,提升发展软环境。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当好企业“金牌客服经理”和“五星级店小二”, 小到企业停车位的考虑,大到带着公章为企业办审批手续,全方位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推动全区经济迈向高质量新征程。

“只有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洼地’才能筑就发展‘高地’。”石峰区区委书记张建勇要求,牢固树立“工业立区、企业至上”理念,用情、用心、用劲,在实处、宽处、深处帮扶企业。

石峰,株洲工业的“摇篮”,再次跃动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A

凤来

我替您筑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有好的营商环境做保障。

石峰区是株洲工业的发源地、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市委市政府寄语其“要在更好发挥‘四个作用’、加快建成‘一谷三区’中有更大作为”。中共石峰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后,该区经济围绕“一极三区”发展目标,上下一心,久久为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富强高歌,向美丽迈进,向幸福出发,新石峰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治理后的霞湾港,美丽依旧

“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在分化,哪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企业投资就往哪里走,哪个地方发展会更快更有活力。”张建勇说,不负新时代,实现新作为,石峰工业基础良好,全区上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开启转型升级新征程。

正确的理念,决定成功的未来。

9月28日,株洲华威工贸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这是石峰区今年引进的第十家轻资产企业。

短短数月,为何如此多企业落户石峰?答案是:良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石峰区将田心高科园作为“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主战场,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构建“三办一司”大园区格局,指挥阵地往园区前移、审批职能向园区集中、联点领导在园区坐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在这里,该区商粮局、经信局等与园区开发建设、企业服务密切相关的部门集中办公,让企业足不出园办理从注册到各类建设批复;常务副区长、人大联系工业副主任等与产业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县级领导,80%以上时间在园区办公,提高项目调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引入专业公司,入园企业可委托其代办土地摘牌取得成交确认书至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阶段相关的所有报批报建工作,且入园企业免交任何费用。目前,已委托代办的公司有7家。

创新企业服务方式。石峰区探索厂房代建模式,加快企业项目落地投产。“轨道智谷三期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启动建设,到2020年,可形成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00亿产值、5亿税收的规模,真正建成集创新研发、先进制造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园区。”石峰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元连欣喜地表示,园区成功引入国创轨道、南方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研发平台,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有利于吸引全国轨道交通等相关行业企业通过该平台集聚,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落户,对做优做强轨道交通产业链有强大虹吸效应。

同时,该区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牵头+审批+服务”的综合模式,由区政务服务中心牵头,搭建实体和网上平台,相关职能部门在平台上按照统一标准和程序实行审批简化流程高效服务,有效解决了各类审批“堵点”。今年底,全区将基本实现“一口式”受理、一窗办理和网上办理。

B

事来

我给您方便!

“以前因停车难耽误了上班时间,这回省心了。”从今年5月开始,尹建达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在田心高科园工作的他,由于公司附近新增设了路面停车位,他不再为停车犯愁了。

田心片区工业企业聚集,员工人数多。由于各企业内部车位有限,导致园区主干道路两侧经常“车满为患”,不仅阻碍了车辆出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也影响了城市形象。今年4月,园区相关部门走访企业时获悉此情况,经实地勘察,并与交警部门协调,最终在田林路、联诚路等8条主次干道上,增设了400个路面停车位。

田心片区施划路面停车位

“停车方便,出行舒心了,上班心情都愉悦了。”园区企业职工们交口夸赞。

以前,一项政策的推行,往往是政府先下文、企业来对标,这样产生的弊端是:政府端来的“菜”,企业不一定“爱吃”。现在是企业先“点菜”,政府负责写订单、按菜单出菜。

“融资是否有困难?”“希望区委、区政府解决什么问题?”今年来,由石峰区委、区政府负责人带队,多次登门走访企业,搜集整理意见建议后,再形成政府文件。

一“先”一“后”,折射出服务理念之变。

随着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园区聚集了超过200家企业,田心片区常住职工和居民超过10万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聚集区,牵引带动我市轨道交通装备突破千亿产值大关。但该片区的市政和基础设施配套还存在短板,职工有期盼,居民有诉求。

“以需求为导向,注重换位思考,做到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真正使企业不为人情所困、不为琐事所扰、不为应酬所搅,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石峰区委副书记李红说。

石峰决策层有意识地向领导干部灌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标意识——“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其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开展蹲点式走访调研,广泛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些改变在该片区悄然发生,区位竞争优势正在放大。

——公交车开到单位和小区门口!7月10日,全市首批园区公交线——轨道交通城D172、Y1、Y2定制公交正式开通,园区交通圈形成,职工和居民出行进入“内循环时代”。其中,Y1线路“石峰区政府-九郎山家园”构建了政府机关、主机企业、配套企业、轨道智谷之间的“业务交通圈”,提高了政府企业间的沟通对接效率;Y2线路“井龙社区一恒丰小区”打通了企业、社区、学校、医院、体育馆之间的“生活交通圈”,便于居民生活。

轨道交通城定制公交开通

——株洲城市候机楼入驻轨道智谷!9月27日,石峰区政府、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湖南空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定合作协议,确定引入城市候机楼项目,年底运营后,通过旅客候机服务系统,可以提供机场航站楼除登机前安检以外的候机、售票、登记手续、信息查询、托运安检、集散枢纽等各种公共功能和商务功能,将最大限度地节约出行时间,满足园区企业日益增长的出行服务要求。

航拍轨道智谷

——片区环境正在改善!石峰区制定《田心地区综合整治提质工作方案》,成立田心片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让旧貌换新颜。该区城管局抽调精干力量聚焦田心地区,规范户外广告、门店招牌,清除各类乱张贴,取缔占道摆摊、乱停乱放;公安交警等部门联手,拖离僵尸车,强力整治车辆违规停放,防事故保畅通。同时,清水塘老工业区153家企业已全面关停147家,56家自有土地企业全部签订收储协议,株冶、昊华等6家企业也将于年底全部关停退出,绿心地区现存46个工业项目正陆续关停,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片区承载能力正在提升!成功引进一家五星级酒店,提质改造中心医院田心院区,新建田心立体停车场,园区“3234”路网工程扎实推进,报亭南路、中车大道南段开工,重桥西路、藏龙路一期、日新路等园区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雪峰岭公园正式开工,九郎山片区正在打造为轨道交通城“后花园”。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谋发展、一门心思抓生产,其他的事情都交给我们去做。”张建勇说。

C

您来

我帮您安“家”!

城市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力。

今年2月9日,《石峰区关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试行)》(简称《意见》)发布,该区拿出真金白银,用于高端人才个税返还、创新奖励等。

《意见》发布当天,该区发放补贴金超过1000万元。

“‘创新创业人才’政策重在引进和培育在株洲石峰区轨道交通产业、新兴优势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主要分为五个层次。”《意见》指出,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海内外顶尖人才到博士、正高级职称等优秀人才,按五个层次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75万元、50万元、15万元、10万元补贴。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享受1000万资金补贴。

石峰区人才工作大会现场

《意见》加大了对人才培育的奖励。只要是在石峰区新入选的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将获得最高100万元奖励。经该区推荐新入选的市“万名人才计划”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创新创业配套奖励数额1:1给予奖励。经区内企业培养新获得博士学历、正高级职称的,每人给予1万元奖励。

个人购房有补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落户株洲市石峰区三年内,购置石峰区范围内的商品住房可享受一次购房补贴,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层次人才,分别给予60万元、4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购房补贴。在园区工作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级技师,也将享受不同的购房补贴。

让大企业人才进得来、稳得住,解决后顾之忧,石峰区还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落户、住房保障、配偶随迁、子女就学等配套扶持政策。外来投资、创业人员如有随迁子女处在义务教育阶段,该区将按其居住地就近安排入学,享受本学区学生同等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国际人才,该区提供“一站式”服务,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优先办理落户、居留证件、城镇基本医疗等相关手续,并提供预约挂号和诊疗绿色通道服务,还为其家属报销每年4人次单程工作地与家庭住址往返经济舱机票费用。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石峰决策者正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推动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一极三区”提供支撑。

营商环境“高颜值” 经济发展“加速度”

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地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能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吸引要素集聚的关键,最终影响地区发展的进程。

回顾我国40年改革开放历程,可以说是不断解放思想、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从石峰实践来看,持续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让每个部门都成为“好环境”,每名干部都成为“好环境”,每位群众都成为“好环境”——优化发展环境的一项项举措,正把石峰打造成环境佳地、服务高地、投资宝地。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该区时代电驱、国创轨道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签约落地,招商实现由一般项目向重大项目、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32个项目实现开竣工,省“五个100”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进度排名全市第一。

从8月开始,该区适时启动“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之“领导领着干,奋战100天”攻坚行动,通过开展产业项目招商、产业项目开工、配套项目建设三大集中攻坚行动,实现100个以上项目引进、交地、开竣工、装修、投产或完成既定任务。

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仅40天,就成功签约铁建道岔、襄阳电机、新晟兴材等项目,加速推进了株所深海船舶实验室等项目;株洲福德、中锐智能、电机新能源汽车电机事业部均已完成设备调试,并陆续实现投产。

“着眼未来,石峰会肩负起新时代使命,当好‘店小二’ 做好‘“娘家人’,推进‘软实力’和‘硬实力’双翼齐飞,为全市‘一谷三区’贡献‘石峰力量’。”张建勇信心满满地说。

田心片区施划路面停车位。

治理后的霞湾港,美丽依旧。

石峰区人才工作大会现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