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检察

如果有一个身高一米七以上

穿着警服的帅小伙站在你面前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如果这个帅小伙向你借50元

你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

会相信他吗?

先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2017年5月

图片来源网络,与正文无关

出租车司机孟某拉了一位身穿警服的男子,途中这名男子自称是某高速交警总队民警,说以后有啥事可以找他,就和孟某互相留了微信。

到达目的地之后,该男子说一会用微信支付打车费,可下车后孟某并没有收到微信转账,最终想发微信提醒时,发现自己已经被拉入黑名单。

2017年6月

图片来源网络,与正文无关

出租车司机侯某拉了一位身穿警服满身酒气的男子,途中这名男子自称是某交警大队警员,由于出门着急忘记带钱想向侯某借一百元,并将随身携带的执法记录仪作为抵押,还互相留了微信,承诺第二天微信还款。

侯某看了一眼这名男子的警号和随身携带的对讲机等仪器后,并没有多想,选择相信他,岂料第二天侯某被拉入了黑名单,之后就再也没有找到这个人。

2017年7月

图片来源网络,与正文无关

出租车司机李某拉了一位身穿警服、佩戴二级警司警衔的男子,在快到目的地时,这名男子自称自己是某交管支队的警察,由于没有现金想下车后用微信支付打车费,于是二人添加了微信。

但下车后该男子并没有支付打车费,当李某发微信提醒他支付打车费时,发现自己被拉入了黑名单。

图片来源网络,与正文无关

这几名出租车司机最后都知道自己被骗了,可这名身着各式警服的男子到底是谁?

案件背后

案发

接到报案后

公安民警经过侦查后发现

这名爱穿各种各样警服的男子姓张

是一名95后

是一个对警服特别痴迷的男子

图片来源网络,与正文无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2011年至2014年张某在呼和浩特市某交警中队担任过协警,被辞退后成了无业游民。没有了生活来源就想起了之前从警的日子。

图片来源网络,与正文无关

于是从2015年开始张某就经常穿各式警服冒充警察招摇撞骗,不是要求免费住店,就是拒不支付餐费以及打车费等。张某已经被行政拘留过9次、被新闻媒体曝光过3次,可就是这样还是阻挡不住他对这身警服的“热爱”。

图片来源网络,与正文无关

2017年张某继续身穿警服先后58次欺骗出租车和大车司机,共计骗取近6000元人民币。

那张某的警服和工具都是从哪来的呢?

案发后,张某主动供述了自己作案工具的来源:他先后几次从市场和安防器材店购买警用制式半袖衬衣、警用长裤、警用帽子、腰带和对讲机,执法记录仪等物品;并且还几次要求某商店售货员从网上购买上述物品,借着自己是警察从来没有支付过费用。

图片来源网络,与正文无关

为什么要冒充警察?

说白了就是嫌工作太累,借着群众对身穿警服工作人员的一份信任而招摇撞骗,想不劳而获。冒充警察招摇撞骗,不仅损害的被害人的权益,更是对人民警察形象的破坏,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依法严惩。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检察院依法以招摇撞骗罪对张某提起公诉,最终,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九条

招摇撞骗罪: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温馨

提醒

1

在使用网络社交软件时要保持谨慎,不要过分轻信陌生人。

2

在没有核实对方身份时,尽力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3

遇到被骗情形要及时报警,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