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爽

經濟獨立是一切獨立的起始刻度。

之前看到過一則新聞:

23歲女孩爲救絕症妹妹,欲嫁人籌錢。

15歲的妹妹中考前被確診爲急性淋巴性細胞白血病,23歲的姐姐辭職回家照顧。

繳費單上的數字心驚肉跳,父母在外奔波籌錢,全家壓力越來越大。

姐姐說想把自己嫁出去,用彩禮錢救妹妹,母親就哭了,嚇得她不敢再提。

我感慨,不測風雲的意外真無常,血濃於水的親情真感動,但“誰出錢我就嫁給誰”的想法真的太悲壯了。

我點開捐款頁面想盡點心意時,看到當前籌款已經超過目標籌款80萬了,欣慰之餘,祝早日康復。

這種家人生病的新聞讓我代入感超強烈,每次看到類似的新聞,讀後感通常是:這世界需要花錢的地方真多。

近日老家發小發了條朋友圈:

“人到30,最懂錢的重要性。”

我私開小窗問她發生什麼事,她說生了一對龍鳳胎。

按理來說這是喜訊,但我卻不知該不該恭喜,因爲她已經有個3歲的大女兒了。

家裏有4個退休老人,下有3個幼小孩子,雖說申請到廉租房解決了大難題,但孩子的奶粉和尿不溼,老人的藥品和保健品,哪頭花起錢來都不是省油的燈。

她老公是家裏的經濟來源,以前只有一個孩子時,她還能出去打工,現在又添兩娃,短期內沒法上班,一家上下過着爲錢發愁焦慮的日子。

在我認識的人中,生出龍鳳胎的還有以前深圳的女同事D姐。

D工作能力很強,經濟條件很好,生了龍鳳胎之後,在南山區換了一套三室的學區房,還覺得划算,因爲兩個孩子只需一個學區,覺得自家賺到了。

消息是好是壞,需要辯證來看,就像我曾看過的一檔求職節目:

年輕姑娘問主持人:“我在北京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前不久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HR給我發了一個面試通知,要求我去香港面試,並且成功率很低,我該去嗎?”

主持人的回答一針見血:“如果你有錢,只需注意安全,就算沒成功,不過就兩張機票的事,如果成功了,則可能是平步青雲。”

接着話鋒一轉,“如果你沒錢,入不敷出,建議還得謹慎,因爲機票錢很可能是你兩個月的生活費。”

可見一個消息是好是壞,有時候竟然取決於消息接收者有沒有足夠的財力。

沒有錢,好消息都讓人惆悵;而有錢,壞消息至少能緩衝。

臉書CEO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另一種選擇》一書中,講到與她相愛相伴11年的靈魂伴侶戴維,在健身房突然去世,整個家突然滑入悲痛的深淵。

其中一個細節令我牢牢記得,丈夫去世,謝麗爾的小兒子和小兒問她:“爸爸去世後,我們是不是要從現在住的房子裏搬出去?”

謝麗爾的答案是“不”。

她寫到:“這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深深感恩我們的財務保障體系。”

失去父親對孩子來說已是巨大打擊,再失去習慣的生活環境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謝麗爾有足夠的財力承擔生活的風險,不懼怕任何賬單,這可謂不幸中的大幸。

她列出一個數據:

全世界約有2.58億女性失去了丈夫,其中超過1.15億的女性生活在貧困之中。

對於收入不高,福利不完善的女性來說,除了失去摯愛的毀滅性打擊外,喪偶的女性連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收入都沒有。

我的一個女友,她老公需要外派兩年,去其他城市的一所大學脫產學習。

她辭去工作跟着老公去,剛開始她找工作碰壁,覺得老公工資很高,加上在學校裏住宿舍、喫食堂,花銷小,就沒有繼續求職。

她老公剛開始感恩她的付出,心疼她的遭遇,覺得兩年後就回原城市,期間媳婦不工作也完全養得起。

感恩和心疼隨着時間逐漸弱化,老公也越來越看不慣她的手心向上和無所事事。

有次竟話裏話外地諷刺她“掙是不會掙,花倒挺會花”,我這個女友痛定思痛,當天就上網投簡歷。

之前有部電影叫《伯德小姐》,比起想衝破束縛爲自己取名“lady bird”的伯德小姐,我對她媽印象更深,因爲她媽有與長期缺錢相配的面容和性格。

因爲家庭經濟喫緊,女兒想考紐約的大學,她甚至說出“你都不值那個州的學費”這種刻薄話,把女兒氣得跳車。

買東西總是錙銖必較,遇事馬上把它們折算成米麪開銷,每次載女兒路過城區大房子時,常常幻想有錢人的生活。

伯德母親活成苦大仇深狀,活得拘謹又緊繃,如果能多賺點錢,可能她能更鬆弛地去生活,更從容地愛女兒。

“女人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這句話在我的感慨中出鏡率很高。

在社會新聞裏、在熟人遭遇裏、在電影情節裏,在字裏行間裏……也在我的親身經歷裏,比如:

一是上街的時候。

我自詡是理性消費者,用到魏晉南北朝也用不完的脣膏,我用完纔買新的,生活上需要的東西列在便利貼上,不太沖動購物。

就算我這種花錢界的理性擔當,同樣對很多物質產品一見鍾情,翻完吊牌跟它們說等我多賺點錢再來接你們回家的內心戲也不少。

二是理髮的時候。

我常年選擇一家較貴的工作室,環境潔淨,音樂有品,沒有尬聊,滿牆的書。

我很享受理發時光,每次聽店主講起跑過的馬拉松,讀過的好書,覺得值回票價,頭髮和頭腦都收穫清爽,很多時候我甘願爲小確幸支付溢價價格。

三是生病的時候。

尤其是家人生大病時,在“醫院的牆比教堂聽到了更多的祈禱”後,我想再加上“醫院的走廊比彩票站呼喚更多的好運”。

我在醫院樓道間,聽過不少人打電話向親朋好友借錢醫病。

最讓我百感交集的是,去年我有段時間請假回家陪我媽打化療,有次聽到病房的一位病友女兒說:

化療針水有國產和進口之分,國產的療效進步大,有醫保承擔大頭;進口的某針水,單價比國產的貴5倍,且醫保報銷不了,但聽說副作用小得多,好藥對人傷害更小,你看人家李開復打化療都不帶掉頭髮的。

我媽像知道我想說的話似的,說是知道我的心意,但這是持久戰,她已經下定決心用國產藥,讓我不必再勸。

我心底是知道的,如果我不差錢,她可以少受罪。

那刻我賺錢的慾望達到巔峯。

我看到很多熱門文章,標題基本就是:爲什麼女人要多賺點錢?

我就納悶了,山無陵,天地合,纔敢與錢絕,這個問題還需要問嗎?

後來發現,身邊不把賺錢當回事的女人一抓一大把。

有上了年紀的母親勸女兒,找個有車有房的男人嫁了,比拼事業靠譜多了;有結了婚就無心工作的少婦覺得,老公賺的錢足夠多,自己不必辛苦工作;有生了孩子就把工作當消遣的媽媽覺得,不管賺多賺少,有份工作就行了。

在我看來,自己賺的錢花起來最理直氣壯,不用仰人鼻息,不用看人臉色,因爲暫時有靠山就懈怠自己的行爲最短視。

把工作當消遣的人也賺不到錢,同樣是上班8個小時,來都來了,幹嘛藏着掖着不發揮才幹呢?

爲什麼女人要多賺點錢?

因爲多賺到的錢,可能是你與心儀的他門當戶對的籌碼,可能是你離開一段不愉快婚姻的底氣,可能是你不必花式砍價想啥買啥的豁達,可能是你跟隨內心表達愛意和心意的手段。

我不想渲染什麼金錢至上論,但有限的經歷讓我覺得,女人賺錢很重要,經濟獨立是一切獨立的起始刻度。

真心希望你能在上班時間儘量創造價值,下班時間儘量提升價值,讓自己在賺錢過程中,越來越獨當一面,越來越有安全感,越來越身價暴漲。

女人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女人要賺錢的理由實在太多了。

要讓自己賺錢的速度,跟上被種草的速度,跟上小確幸的速度,跟上度難關的速度。

去賺錢吧,就像沒有後盾一樣。

本期話題

你覺得女人經濟獨立重要嗎?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作者:梁爽,理性天蠍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點燃你自律的心,著有暢銷書《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發光發亮》,微博@梁爽笑抽筋了,公衆號:哪梁爽哪喜慶(ID:zheliangshuang)

-推薦閱讀-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全文

☞這個穿旗袍造原子彈的中國女人,世界欠她一個諾貝爾獎

你的喫相,就是你的風水

幾米:人生最舒服的狀態,是懂得接納和尊重

編輯xkeke 本期責編x末日之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