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外汉”到“兵记者”,他是这样成长的

瘦小的身材,爽朗的笑声,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很难让人把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人与温文尔雅的记者联系在一起。

2008年10月8日,侯崇慧正在对新配发的通信装备调试。

他,从当初连“5W”都不知道的新闻“门外汉”,到如今担任兼职新闻报道员,仅5年半的时间,就在军内外媒体发表作品1000余篇;他,入伍前从未摸过相机,到如今在报刊杂志刊登各类摄影作品300余幅,且多幅获奖。官兵们称他为“战士摄影师”。

2010年10月24日,侯崇慧在网络维护检修。

他就是武警甘肃总队酒泉支队兼职新闻报道员、四级警士长侯崇慧。

2011年3月22日,侯崇慧(右一)和战友正在野外通信训练。

2005年12月入伍后,这位喜欢摄影的小伙子认真钻研摄影技术,用镜头捕捉精彩时刻,记录动人瞬间。拍兵事、抒兵情......

2016年12月17日,侯崇慧在担负“魔鬼周”极限训练拍摄期间现地找水简单充饥。

他拍摄的作品陆续在《人民日报》《解放军画报》《人民武警报》、新华网、国防部网、中国军网、武警网等中央和省级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刊载,作品《山地奇兵》获解放军画报第二届“聚焦训练场”摄影大赛第一名;《一种躺着的奉献》获央广军事首届摄影大赛第三名;《协力》获解放军生活杂志连队摄影大赛第二名;《山地奇兵》入选2017年“强军路上新风采”全军摄影展,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

2017年3月20日,侯崇慧在担负“魔鬼周”极限训练期间,利用途中机动时间整理照片。

如今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视觉中国、人民图片、光明图片等媒体签约摄影师。

2016年10月14日,侯崇慧在“魔鬼周”极限训练期间随队拍摄。

2006年8月,侯崇慧参加总部三级网维护培训后,一直担负支队话务员。在担负好总机值班和网络维护的同时,闲时总能看到他在总机房电脑上欣赏别人拍的照片、研究相机的操作使用和认真地阅读新闻写作相关书籍。读得多了,就琢磨着写点文章。凭借着自己在《酒泉日报》上发表的几篇图文稿,侯崇慧逐渐有了点名气。2011年,他又受领了一项新任务:在担任通信班长的同时又兼职支队新闻报道员。

2017年12月11日,侯崇慧在担负“魔鬼周”极限训练期间,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撰写稿件。

2016年12月20日,侯崇慧在担负“魔鬼周”极限训练期间,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写稿。

一开始,每次精心撰写的稿件不是“泥牛入海”就是“完璧归赵”,被不少战友调侃“我们的侯大编辑,怎么光见投稿,不见发稿啊。”凭借一身牛脾气,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报名参加了地方新闻函授学习,除了认真学习新闻写作专业知识,他还逐渐养成了摘抄的习惯,每每遇到经典的报道、句子、观点,他都一丝不苟地抄到笔记本上。

2018年6月19日,侯崇慧在担负“魔鬼周”极限训练期间,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写稿。

2016年春节,侯崇慧休假回家,归队时,看见老父亲双鬓的白发和母亲在村口在向自己挥动手臂,内心压抑的情感瞬间迸发。一篇小短文在《战友,归队前,别忘了陪父母拍一张“全家福”》被《中国军网》头条刊发,迅速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竞相留言,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并获得中国军网当季优质稿件。一篇篇接地气、入人心的报道让他的新闻路越走越远。

2018年3月20日,侯崇慧在风沙中拍摄。

虽然获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侯崇慧没有骄傲,也没有懈怠。他知道,作为一名新闻人,自己的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部队、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2018年3月26日,“魔鬼周”七天六夜,睡眠不到14小时的他,面容不忍直视。

如今,侯崇慧已经借调到了总队新闻文化工作站。每当夜深人静时,走过新闻文化站办公室窗外,总能看到还在电脑前琢磨稿件的侯崇慧。一些战友好心提醒,稿子差不多就行了,还有新闻干事和报社编辑把着关呢。他却说道,稿子写得再多,没质量也白搭。

2018年3月20日,侯崇慧利用山体拍摄。

说一千道一万,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位“兵记者”的超燃作品吧!

他的光影故事

《万家团圆》

《大漠奔袭》

《拼搏》

《协力》

《血水和汗水渗透在一起》

《血性》

《再见,老兵,再见战友!》

《分享荣誉》

《野炊》

《笑》

《山地奇兵》入选2017年“强军路上新风采”全军摄影展,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

看完这些火热的练兵场景,有没有被戈壁卫士的血性情怀所感染,没错!他们就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强军故事你知道多少?请听“兵记者”给你讲身边的故事。

他的强军故事

暂且先给大伙展示这么多,讲完强军故事,你是否被故事中的主人公所鼓动,有句歌词说的好:“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感到珍贵!”既是一兵,又记录官兵;既要军政素质过硬,又要做历史的记录者。这是赋予军事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今天是记者节,请看大家是如何评价这位“兵记者”:

我眼中的他

侯崇慧的作品有新闻性和思想性,主题突出,能通过抓取现场瞬间的图片和身边的强军故事反映出武警官兵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有很强的社会效应。作为一名军事新闻人,只有时刻在现场,才能留下记录历史和时代的优秀作品,希望他一直在军事新闻道路上出精品,为强国强军梦助力!

别庆林——《人民武警报》主编

他是同行里的“神话”,每有大项活动和重大演习必有他的身影;他是战友们的好兄弟,并肩前行执镜为“枪”,穿越硝烟定格光影展现军警侠骨柔情;他也是众多媒体的“宠儿”,因为他对军事宣传的热爱和执着让我们相信,侯儿的作品从来不会让公众失望。他的作品里对血性的刻画是棱角分明,对人物的描写细腻温情,在我印象中,侯崇慧是戈壁滩上的光影“清泉”,相信很多读者和我一样从他的作品里读出了一份情怀,致敬!

张力洋——中国军视网编辑

兵心逐梦在路上。和侯班长相识已经一年多了,他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去学习。第一,班长人很勤奋,早起晚睡,我们多次的交流也是在深夜;第二,班长人很谦虚,作为一只脚刚迈进新闻没多久的我,经常受到班长的鼓励和表扬;第三,班长人很刻苦,他从一个“新闻小白”到“摄影大咖”,这中间的努力,可想而知。一片兵心,与星为伴,在自己的岗位写出了属于他的“新时代”,愿班长一直在路上。

李政——第71集团军某旅新闻干事

在平时的聊天交往中发现,他一有空就扑身在报纸和杂志的海洋中,将所有的精力放在研究“稿子到底是怎么写”和研究“照片到底怎么拍摄上”。记得在一次聊天中他这样说:“能把咱人民子弟兵的光辉形象用自己的笔和镜头展示出来,这种感觉真好。”“相机就是‘时光机’,镜头流失就是时光虚掷,战士‘无闻’就是历史空缺。”这便是我对侯哥评价。

牛小龙——武警警官学院学员

多次读他的图文作品,选材独特,结构设计佳,有细节、有温度、有高度,语言干练,他的作品一次次将我带入戈壁大漠的火热军旅,相信猴子哥哥也引领着像我一样的无数读者拥有了这份情怀。向侯崇慧这位我在工作中结识的军人,致敬!  

韩羽——北京机电研究院技术员、爱军姑娘

侯崇慧的作品,把笔锋和镜头对准练兵场。用对战友的真情记录下了一个个人感人的故事,和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从新兵入营到现在他时刻牵挂着新兵训练营的战士。一有时间就会去新兵训练营,时刻用手中镜头记录着新战士的成长过程,经常在新兵家长微信群里告诉我们,新战士们都很好,让我们放心,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暖暖的,都是那么的贴心。他的作品更是鲜活生动真实感人。让我时刻感受到了他付出的血汗和艰辛,他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让我为他点赞,新闻工作者侯崇慧。

张丽——内蒙古籍新战士武振冬母亲

看了大家的评论,想必你更期待主人公现身吧?且看主人公的自我感言:

他的感悟

大家看见的是刊发出来的新闻,看不见的是更多没有发表出来的稿件。他们投出数篇稿件,可能只能刊发出一两篇,其他的都石沉大海,音信渺茫;也有可能辛苦了数天,加班熬夜撰写稿件,编辑的一句“时效性已过”,将辛苦的付出全部归零;还有可能,数天刊发不出一篇新闻稿,面对领导们的反问,身边战友的侧目,甚至连自己都在怀疑自己……对于新闻报道员们来说,这都是家常便饭了,因为他们通常拥有一颗强大的心灵,能够正确面对工作中的沟沟坎坎。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知多少个日夜,不管休息日还是节假日,一年到头总是加班。他们每天把自己的能量和精力用到这份工作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站在新的起点,把组织给的任务铭记心底,是责任更是使命,把领导和战友的关怀化作动力,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用不懈的努力和钢铁般的意志,继续书写着新闻报道员们的绚丽人生。

军旅13载,5年风雨同舟,在新闻报道的路上,我还是蹒跚学步者,需要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加强……

全国第19个记者节,向千千万万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文 | 王兵强

更多精彩请关注

中国武警网https://wj.81.cn

可能还喜欢

“野战文化轻骑兵”说兵情、话兵事、唱兵歌

军营尖兵“开讲啦”!

新兵加油 | 家人也许不善表达 但这个视频却让每个人动容......

本期监制:代   烽

▎责任编辑:吴   敏   

编      辑:丁宝顺

▎校      对:王龙伟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