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四十载风雨兼程、砥砺奋进

  改革开放40年

  渭南家门口的变化

  40年来我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渭南,像一幅绚烂的的画卷,一篇篇动人的华章,愈发精彩。改革开放40周年,渭南家门口的变化,让我们一起为奋进的渭南喝彩。

  千古百业兴 交通需先行

  每一座城市的崛起

  都与它的交通密不可分

  每一次繁华的启幕

  更是交通的势不可挡

  渭南 这个素有“八省通衢”之称的城市

  改革开放四十年 从过去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城

  摇身一变成为人人向往的宜居大城

  而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

  渭南可以说是从东边的老城街向西边的高新开发区,一路走来,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

  东府大渭南商务中心从解放路到前进路,从前进路到仓程路,如今又大有越过渭清路到新区东路的势头!

  1986年,那时渭南的商务中心在东风街与解放路一带。南高北低的解放路总长也不过五六里长,南起站北路如今的丁字口,北至民国时期修建的渭南火车站,是这个城市历史上有名的断头路。

  解放路上与310国道(今华山大街)交汇的十字口西南角是渭南地区汽车站,到西安及渭南所辖县的汽车大都停靠在这里。不仅向外交通不便,车辆少,路难行。就是市区交通也很不发达,很长一个时期都是“一条线路3台车”,从火车站经解放路汽车站、一马路到三马路东头的汽车分站。

  今天,渭河上先后架起了沙王、渭富、渭蒲还有高铁那么多的公路桥、铁路桥,早早的就把人车给分离了,加上人们出行办事乘坐的各式交通工具又多,选择余地很大。

  如今,前进路打通了,估衣市巷北边连接二马路和三马路有名的“铁路坡”也去了铁辊修平了路,有名的备受热议的“断头路”解放路也打通了。

  如今渭南火车站之外,相继有了南站、北站。汽车站也搬到了交通发达的渭清路。城市西扩连上了临潼,北进跨过了渭河建起了经开区,南上在塬区建起了工业基地、瓜果基地,在山底建起了航天博物馆,东边的老城改造项目高起点、大手笔。远望渭南,南塬如屏,绿树成荫;城区高楼林立,错落有致;渭水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波光粼粼;十大公园相互辉映,条条大道相互交错。

  十条公交线路连接东西南北,人们不敢想象的华县经撤县设区也与渭南通上了公交,票价由原来的10元降到了6元,改革的成果大大惠及了老百姓。

  截止2017年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1.9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48.6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6万公里,100%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拥有等级客运站20个、货运站2个,跨省、跨市、跨县及县内客运线路达649条,100%的乡镇通上班车,行政村通班车率达99%,客货运输位居全省第三。中心城区纯电动公交运营线路20条,在线运营车辆327辆,率先在全省实现首个纯电动公交城市,全市交通运输建设向着陕西东部交通枢纽城市大踏步前进。

  今年2月,市政府启动了“美丽干线公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

  大交通引领大发展

  天时、地利、人和

  让渭南交通运输事业进入了新时代

  站在新的起点上

  向着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渭南的目标

  渭南交通运输事业正稳步前行

  奋力谱写交通运输发展的新篇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