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波叔在家擼了一部紀錄片《我殺人》。

脆弱的小菠菜千萬別抱怨波叔,爲啥總是推薦這麼嚇人的片子。越是心理上回避的問題,往往越考驗人性。

一個人爲什麼會殺人?這個問題無論旁人想破了腦袋,也不及當事人回答來得真切。

而這部紀錄片,正好記錄的是10位被判謀殺罪的死囚犯,講述他們殺人的過程和動因。

聽完他們的殺人動機,小菠菜們可能完全難以相信。

詹姆斯·羅伯森便是其中一個主角。

因爲一次商店盜竊,他進了警察局。加之之前惡行累累,在離17歲還有15天的時候,他被判刑了,10年。

這一 次判刑之後,他再也沒有離開過監獄。

不是隻有10年嗎,怎麼會出不去?

因爲在監獄裏,他根本沒有悔過,不斷犯錯,違紀報告一共開了79份。

最後,他直接被送到封閉監獄裏,呆了足足20年。

所謂封閉監獄就是那種,又窄又小的小黑屋,除了牀和便池,啥都沒有,連點亮光都沒有。

到這裏來的犯人,除了發呆什麼也幹不了。進去呆一兩天都會讓人精神恍惚失常、憤怒甚至自殺。

後來我很生氣,說我要去殺人。我是有目的的,我想去死囚牢房。

what?!

是的,小菠菜沒有看錯。他要去死囚牢房,因爲——

死囚牢房有自己的電視,想要的話還可以有自己的牀單,食物也不一樣,他們有專門的護士,有專門的活動區域,那裏很安靜。

死囚牢房生活條件好!!這就是詹姆斯心心念唸的牢房,不惜殺人。但在監獄裏能殺誰呢?

殺獄友。

終於,詹姆斯等到了一個機會。2008年,在一次轉監獄後,他有了一個獄友。

絲毫沒有猶豫,當晚他就動手了。

我走到他身後輕推他,把他叫醒了。 我說:你要我把你綁起來,還是殺了你? 後來我把他制伏,勒死他了。(用了)大概5到6分鐘吧,也許4分鐘,我並沒有感到自責!

多麼匪夷所思的理由。

有趣的是,在監獄護士、獄友、律師的採訪中,大家對於他犯罪動機的說法就像羅生門一樣,各執一詞。

在監獄護士的眼中,詹姆斯是個暴力、自戀的傢伙。她認爲詹姆斯殺人純粹是爲了炫耀,想讓別人記住他。

有人說詹姆斯殺人只是爲了更好的生活條件,我認爲像詹姆斯這樣的犯人很自戀,他想通過進死囚牢房來告訴所有人:他做到了。他想讓他的人生被所有人記住。

和他在一起呆過4年的獄友,認爲他是垃圾和懦夫。

殺人後的第二天,他就被移出了封閉監獄。但沒能如願進入死囚牢房。

在美國,刑事訴訟的規則強調的是「不以嫌疑人有罪供述作爲定案的唯一依據」,嫌疑人自己承認罪行還不算,還需要法律證明他的罪行的合理性纔行。

詹姆斯沒有被判死刑。

(律師們)認爲是封閉監獄對他造成了影響,封閉監獄的制度可能讓人意志改變。

後來三年,他不斷找律師,請求他們幫助他把罪名修正爲一級謀殺,並進一步被判處死刑。

直到第五任律師才成功。這位律師剛開始非常不理解他的行爲,問他爲什麼堅持要被判死刑?

他說不想被人欺負。

我看到對面牢房裏的人,他65歲,眼睛快瞎了,他經常受欺負,守衛、其他犯人等等也經常找他麻煩。我不想要那樣的生活,我不想老了之後變成他那樣。

不想成爲暴力的承受者,寧願自己成爲永遠施暴的一方。

2012年,監獄準備對詹姆斯進行判決前調查。 直到這時,人們才發現這一切的源起——

和他講述的「自己童年非常美好」完全不同的是,父母經常用鞭子打他。兩人離婚後,詹姆斯變成爲了一個「野孩子」。12歲開始,他經常逃學、吸毒、偷東西,是警察局的常客。

在他被判刑入獄之後,他的父母兄弟也從沒有去看過、關心過他。

詹姆斯的表兄 ,被判死刑後1年後才與他建立聯繫。

暴力的因素就這樣一直潛藏在他的身體裏,在犯罪過程中不斷被激發。

在《我殺人》這個紀錄片中,大部分殺人犯父母在他們小時候都不怎麼管教孩子,酗酒、吸毒,離婚、搬家……

我認爲反正沒有人在乎我,我爲什麼要在乎別人?所以我就肆意妄爲。第八集的犯人,成長在不斷的家庭爭吵裏。他從來沒有被母親擁抱過,從來沒有聽過我愛你,也沒有得到過孩子們需要的肯定。然後他和朋友在搶劫一對情侶後,失控將他們殺了。

他們揹負着慘白、黑暗的童年,走向了殺人的道路。

在醫生姬雪松看來,這一類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良知功能發育不好。

這裏的「良知」不是道德標準,而是一種功能。

要知道,一個人的良知不是與生俱來的,良心發育的起點大概在3-5歲。

如果孩子在此階段遭遇了非常嚴重的剝奪,他可能就發展不出「良心」。比如:

他可能有媽媽,但是這個媽媽他似乎永遠得不到,他的媽媽可能會餵養他,讓他身體不死,可是在情感需求上,媽媽根本不存在。

因而他們不能夠同情別人,他們的意識裏也沒有什麼倫理道德、法律準則,更不會因爲自己做了這樣的事情而內疚或罪惡。

殺人並不是爲了追求某種特定的快感,而是爲了消除某種憤怒。對他們而言,當這股憤怒上來之後,任何事都做得出來,殺人只是手段之一。

遇到一點小事不是先想合理的解決辦法,而是拔刀相向。

很多小菠菜總是問波叔,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壞人的,無論本善還是本惡,都是可以被教育和修正的。

教育得早,那修正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相對少一些,過程也會相對輕鬆一些。

真到病入膏肓、無藥可救的時候,也不必去痛惜他,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生前有過多次選擇修正的機會,他都放棄了,怪誰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