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比起“全畫幅”尺寸的傳感器(36x24mm),APS-C(24x16mm)以及M43(17x13mm)幅面的傳感器都更小,使用的成像範圍也更小,所以在使用較小幅面的傳感器進行成像時,對應的視角和取景範圍也會變小,這種效果等效於鏡頭的焦距變長了,比如變成原來的1.5倍(尼康DX)或者是1.6倍(佳能APS-C),M4/3幅面這種效果更明顯,焦距將翻倍。例如,一支300mm的鏡頭在APS-C機型上的等效焦距爲450mm,但是在使用廣角鏡頭時,這一優勢反而會變成劣勢。

使用單反或無反相機拍照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夠根據使用需求換上不同的鏡頭。不同的焦段能夠對拍攝起到不小的影響,根據主體的大小,不同焦段的鏡頭也有不同的作用。我們常說的焦距指的並不是鏡頭的長度,而是在對焦到無限遠處時,從鏡頭的光學焦點到相機影像傳感器的距離。焦段的單位通常是毫米,一般來說,35-50mm之 間的焦段被稱爲“標準”焦段,因爲它們所呈現的視角與人眼接近。廣角鏡頭的焦距會更短/數字更小,長焦鏡頭則相反,通常是70mm以及更大的數字。

在我們討論焦距的時候,我們真正關心的是這支鏡頭相應的視角,或者說這支鏡頭能夠“看到”的景物的範圍。從名字中也可以看出來,廣角鏡頭能夠拍攝更大範圍的場景。舉個例子,魚眼鏡頭的拍攝視角可以達到180度(或更高)。在狹小空間中進行拍攝時,廣角鏡頭是不可替代的選擇;在拍攝風光、建築和室內設計這類大景別題材時,廣角鏡頭也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

什麼是視角?

簡單的說視角就是照片能記錄下來的取景範圍,不過主要取決於鏡頭和傳感器大小。

通常鏡頭的規格參數中會列出這支鏡頭的視角:視角的計量 單位爲度/°,測量方向爲水平/垂直/或對角線。定焦鏡頭的視角是固定的,而變焦鏡頭的視角則會隨着焦距的變化而變化。

在使用傳感器面積小於全畫幅的機身時,相機實際的取景視角會小於鏡頭的標稱視角。

如果你希望使用不同的鏡頭拍攝同一個主體,同時保持主體在畫面中的大小不變,那麼兩張照片的景別差距會是非常大的,之後我們會重點講解這一現象。

雖然長焦鏡頭並沒有被稱爲“窄視角鏡頭”,但這的確是長焦鏡頭的特性之一。有的長焦鏡頭的視角會窄到只有幾度。使用長焦鏡頭會帶來一定的景緻壓縮效果,所以在相同的距離拍攝時主體在畫面中會顯得很大,這也是爲什麼200mm以及更長的焦距非常適合遠距離拍攝野生動物和運動題材的照片的原因。不過更窄的視角也使得跟隨拍攝時的難度更高,同時拍攝位置的改變也會給畫面帶來非常大的變化。

說完了視角,其實傳感器的大小也會影響焦距。

相機的傳感器面積決定了在拍攝時鏡頭的“等效”焦距,以及相應的視角。有些相機使用的傳感器尺寸和膠片時代的35mm膠片一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全畫幅”尺寸傳感器;而另一些相機則使用的是更小的、與APS-C膠片相同尺寸的數碼傳感器。APS-C幅面的傳感器並不能完全使用到鏡頭的成像圓,也就是說,APS-C是在全畫幅基礎上裁切出來的一部分畫面。

如果想要以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表示此時經過裁切之後的鏡頭視角(或者說用全畫幅的方式來表示此時的焦距),需要使用鏡頭焦距與傳感器的“裁切係數”相乘來得出實際的等效焦距。對於大多數APS-C幅面相機來說,這個指數是1.5倍;佳能使用的APS-C傳感器相對更小,裁切係數爲1.6倍。舉個例子,在APS-C幅面相機上使用80mm的鏡頭能夠得到與全畫幅上120mm鏡頭相同的視角。

這一特性對於長焦鏡頭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在使用廣角鏡頭時則相反。很多廣角鏡頭在經過裁切之後視角幾乎接近標準變焦鏡頭,寬視角的優勢不復存在。不過好在很多廠家都針對APS-C幅面傳感器推出了相應的廣角鏡頭。例如,適馬推出了兼容佳能、尼康、索尼、適馬以及賓得APS-C機型的10-20mm廣角鏡頭。它的全畫幅等效焦距約15-30mm。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取景器和LCD屏幕上顯示的畫面(以及最終拍攝下來的畫面)都會受到傳感器尺寸的影響。相比起“全畫幅”尺寸的傳感器(36x24mm),APS-C(24x16mm)以及M43(17x13mm)幅面的傳感器都更小,使用的成像範圍也更小,所以在使用較小幅面的傳感器進行成像時,對應的視角和取景範圍也會變小,這種效果等效於鏡頭的焦距變長了,比如變成原來的1.5倍(尼康DX)或者是1.6倍(佳能APS-C),M4/3幅面這種效果更明顯,焦距將翻倍。所以在討論鏡頭時我們常常會說到鏡頭的實際焦距以及在不同幅面相機上使用時的“等效焦距”。

在使用長焦鏡頭時,APS-C以及M4/3這類小幅面的傳感器擁有更大的優勢。例如,一支300mm的鏡頭在APS-C機型上的等效焦距爲450mm,但是在使用廣角鏡頭時,這一優勢反而會變成劣勢。在M4/3規格相機上使用一支24mm鏡頭時的等效焦距爲48mm,一支“名義上”的廣角鏡頭實際上變成了一支標準鏡頭。

那麼鏡頭應該怎麼選擇?

其實有時你可以選擇專爲小尺寸傳感器設計的鏡頭。有一些鏡頭會標稱爲“僅適合數碼相機”,這些鏡頭通常都是專爲更小幅面的APS-C或者M4/3機型設計的。比如,尼康的全畫幅鏡頭以及機身都被稱爲FX格式,而APS-C則被稱爲DX格式。大多數FX鏡頭能夠兼容DX格式機型,但是DX鏡頭在FX格式機身上使用會有相應的畫面裁切(因爲成像圈不足以覆蓋全畫幅傳感器)。佳能的APS-C單反機型使用的是EF-S鏡頭,而全畫幅用的是EF鏡頭,兩者之間的兼容性和尼康類似,只不過EF-S鏡頭因爲一些物理限制無法安裝到全畫幅佳能機身上使用。無論是使用同格式的機型和鏡頭,還是在全畫幅機型上使用APS-C鏡頭,都需要有相應的裁切係數。

無反相機因爲更短的法蘭距(鏡頭卡口到相機傳感器),所以在鏡頭設計上也與單反相機不同,你甚至還能使用爲更大幅面傳感器設計的鏡頭。通過 一些第三方的轉接環,你甚至能夠在無反機身上使用其他品牌的鏡頭,比如在索尼E卡口相機上使用佳能EF鏡頭。

雖然鏡頭的外觀尺寸都不同,但是最終決定鏡頭尺寸和重量的還是鏡片的數量和光圈的大小,當然以上這些因素對你的錢包的厚度也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變焦鏡頭通常會比定焦鏡頭更大更重:因爲這類鏡頭覆蓋了更多的焦距範圍,這意味着它們需要使用更多的鏡片來修正這些焦段範圍中出現的光學問題。過去,變焦鏡頭的光學質量不如定焦鏡頭是攝影常識,攝影師使用變焦鏡頭經常是“無奈之舉”。不過隨着設計和材料方面的進步,變焦鏡頭的光學素質已經得到了大幅提升,專業攝影師也會使用變焦鏡頭。

鏡頭的選擇主要取決於你在攝影中的需求。比如,一支大光圈的24mmf/1.8鏡頭能夠大大提高拍攝時的進光量,非常適合在暗光條件下拍攝;但是光圈更小的24-105mmf/4鏡頭擁有光學防抖機構,這在以小光圈手持拍攝時比定焦鏡頭擁有更大的優勢。

總的來說,在選擇鏡頭時我們先要決定是購買定焦鏡頭還是變焦鏡頭。定焦鏡頭的焦段都是固定的,而變焦鏡頭可以在一個焦距範圍內進行變化。很簡單就能理解,變焦鏡頭在便利性上具有很大優勢,很多相機的入門套裝鏡頭就是這種鏡頭,它減少了在旅途中更換鏡頭的麻煩。相比之下,定焦鏡頭的優勢則在於相同焦段下更小更輕的體積,或者實現更大的光圈,在暗光拍攝和人像拍攝中優勢十分明顯。

相關文章